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習近平新經濟政策與40年的改革開放背道而馳

發表時間:

7日出版的法國全國性大報頭版主題側重各不相同。財經報刊« 回聲報» 凸出法國失業率明顯呈現下降的趨勢。巴西將於明年舉行新的總統選舉,«解放報»專訪前巴西總統盧拉,評述被看作是巴西版特朗普的博爾索納羅五年任期造成的影響;天主教報刊«十字架報»關注網絡巨頭臉書為保證商業流量的算法設計及相關其不良後果;法共«人道報»以大版篇幅,介紹法國朝野圍繞風能設施的爭議;«費加羅報»特別介紹朝鮮武器研發努力對東亞地區軍備競賽的推動。關於中國,«回聲報»刊文關注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與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在蘇黎世的會晤,以及習近平政權伴隨共同富裕口號的增長模式調整的影響。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中國經濟最大問題不是恆大危機,而是政策徹底轉向

幾個月來,中國第二大房地產企業恆大集團瀕臨破產的消息吸引海內外輿論廣泛關注。但«回聲報»這篇文章認為,恆大破產當然是令習近平政府不安的話題,但可能對中國經濟造成災難性後果的真正的系統性風險並不在於此。文章回顧指出,到目前為止,無論是90年代毛的亞洲金融危機,還是2000年代的互聯網泡沫,或2008-2009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人們每次都預期中國經濟會崩盤。但每一次中國經濟都超乎大部分觀察者的預期,顯示一種適應能力。但這一次情況十分不同。恆大危機並不是最大問題,也不會是形勢拐點。因為中國政府由足夠能力應對債務違約,並控制對其它資產或其它生產的影響。也因為恆大危機並不是傳統危機模式的所謂 “黑天鵝”,而是政府決心管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政策的必然結果。還因為中國經濟目前處於增長放緩階段,恆大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威脅有限。中國最嚴重的問題在於增長模式的重大調整。習近平全力投入了一場旨在減少社會不平等的“共同富裕 “運動。這項新的政策轉向直接衝擊鄧小平時代的改革開放政策。80年代的改革開放政策以市場為基礎,成就了中國此後的增長奇蹟。新政策將阻礙在中國私營經濟活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企業家活動,也將對中國經濟依賴創新的下一階段發展產生長遠影響。面對這種政策的徹底轉向,金融市場理所當然地對恆大面對的困難做出反應。文章指出,既要打擊社會不平等,又要面對社會問題,對於任何政府來說,都是一項挑戰。但中國的問題是,這項新政策與中國四十年來的經濟發展背道而馳。

“習近平經濟政策越來越左,外交政策則在右轉”

關於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與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在蘇黎世的會晤,«回聲報»文章指出,這是習近平與拜登9月初電話會談後,中美首次高層會晤。雙方的緊張關係與特朗普時代無異。美國商務代表戴琪周三與法國媒體見面時表示,關於中國,美國的立場將會更加強硬。中美兩國達成雙邊協議之後,中方不斷縮減承諾。但文章寫道,立場強硬並不意味着美方不會採取某種務實措施。周二,拜登政府表示將對無法找到替代產品的中國進口產品,減免懲罰性關稅。在特朗普時期,已經有兩千兩百多項減免措施,其中549項減免措施被延長。文章引述美國亞洲協會負責人、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上周六在阿布達比世界政策會議上的發言指出:習近平的國家經濟發展政策越來越左,而外交政策則在右轉。經濟增長放緩之際,中國的民族主義越來越高漲。倘若習近平再獲連任,人們會看到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在南海問題上,在與鄰國關係以及在多邊機構中,立場越來越強硬。文章寫道,很明顯,許多專家都認為習近平希望實現統一台灣,以便青史留名。台灣總統蔡英文近日在« 外交» 雜誌上發表文章,重申台灣若落入中國之手,將是區域和平以及民主聯盟的災難。台灣國防部長預言,自2025年起,北京當局就會具備入侵台灣的能力。

另外,法共«人道報»刊登短文,針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本屆任期最後一次施政報告指出,12月的立法會選舉之前,香港的自治進一步被削弱。

朝鮮試射高超音速導彈,改變地區戰略平衡

朝鮮當局9月底試射高超音速導彈。«費加羅報»報道指出,朝鮮因此躋身少數擁有這種高速新型導彈的國家的行列,這也改變了戰略平衡。面對朝鮮的核武器,以及中國在印太地區越來越強的攻擊性,韓國決心從英美澳三國安全聯盟中汲取教訓,也要配備核動力潛艇。該報在頭版的社評文章寫道,金正恩一方面強力展示軍備,另一方面拒絕拜登政府的對話提議,但專家認為,這只是為了擡高要價,強化自己在談判中的地位。金正恩不會言聽計從,即使對中國也是這樣。而無論他做什麼,中國都不會對他置之不理。但文章認為,儼然一個無人能控制的電子一般的金正恩可以加劇一場冷戰的危險性,華盛頓最好還是把它當作當務之急。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