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國民議會通過議案譴責中國凸顯政治意義

發表時間:

距下屆大選不足四個月,法國總統選舉的話題是1月24日出版的多份日報聚焦的焦點:《費加羅報》重點關注各派候選人將民眾購買力問題提上首位;《解放報》突出的重點圍繞極右翼國民陣線領導人瑪琳娜-勒龐重塑溫柔形象的話題展開;各派候選人逐漸打響爭奪戰之際,《十字架報》強調普選為民主的基石,鼓勵選民尊重選舉權;此外,《十字架報》刊出兩篇關於中國話題的報道,分別談及法國國民議會通過議案譴責中國對維吾爾族人犯有“反人類罪”和“種族滅絕罪”以及武漢封城的話題。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法國國民議會通過譴責中國議案的實際意義

1月20日,法國國民議會以幾乎全票支持的結果通過議案認定中國對新疆維吾爾族犯有“反人類罪”和“種族滅絕罪”。《十字架報》刊出專家觀點,闡述了針對這份議案的看法。

執政黨共和國前進黨(LREM)上塞納省參議員加多蘭(André Gattolin)認為:從法律角度看,這項決議的價值有限,因為它不是法律文本,不具備約束力。但是,從政治層面看,國民議會不僅“正式承認中國對維吾爾人實施的暴力行為構成”反人類罪“和”種族滅絕罪“,而且對中國進行了”譴責“。這反映了一種非常強烈的立場。特別是因為該決議由反對黨-社會黨提出,卻幾乎得了包括多數黨在內的各黨派的支持。政府將無法忽視這種近乎一致的意見,可能會在與中國的關係上做出一些改變。儘管這不會成為大型法國企業或院校繼續與北京展開貿易交流、工作與合作,但不會再像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儘管國民議會決議不會具體改變維吾爾人的命運,卻會為他們贏得更多同情和支持。中國將他們描述為“恐怖分子“、“伊斯蘭激進分子”的宣傳正在失去影響力。

法國國民議會通過相關決議的做法,在歐盟內部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比利時處於這場鬥爭的最前沿,德國很快也會加入,多米諾骨牌效應似乎已經具備。

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中國問題專家彭達茲Antoine Bondaz)也發表看法指出:儘管這項協議僅具象徵意義,對中國來說,卻是一個令人擔憂的信息。因為決議幾乎獲得一致通過,因而使其成為政治層面上一次重要的投票。

像法國這樣一個未與美國結盟的國家投票支持這樣的決議,可能起到鼓勵其他民主國家採取相同行動的作用。對中國來說,這種可能的連鎖反應將成為較大問題。出於對事態升級的擔心,北京也做出了強烈反應。

然而,這項決議可能加強公民社會動員,最終迫使政府更加公開地針對維吾爾人的遭遇做出表態;也將加速並加強法國的某些目標,特別是在打擊強迫勞動方面。目的是敦促歐洲或其他國際公司提高警惕,避免成為新疆強迫勞動中直接或間接的受益方。

彭達茲指出:維吾爾族人的命運不會因此而改變。我們沒有辦法制止新疆的侵犯人權行為或關閉集中營。聯合國層面也無法求助於國際刑事法庭或採取其他措施。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會反對任何相關步驟。

此外,鑒於對中國的依賴程度,沒有任何國家準備對中國實施嚴厲制裁。然而,彭達茲提出以下疑問:當你譴責一個國家犯有“反人類罪”和“種族滅絕罪”之後,還有可能繼續與之保持正常關係嗎?

新冠疫情兩年後,武漢努力遺忘創傷

另外,最早爆發新冠疫情的武漢,如今生活早已恢復常序。然而,兩年前噩夢般的經歷,仍令該市民眾耿耿於懷。《十字架報》指出:2020年1月23日,擁有1100萬民眾的武漢開始實施長達77天的封城措施。兩年後的今天,武漢居民希望永遠不再經歷這樣的痛苦。報道引述一些民眾使用“世界末日”、“落入陷阱”等字眼來回憶封城、禁足時的感受。隨後指出:專制政權不顧數以千萬計的民眾的命運、以及他們所要付出的情感代價,做出封城決定。

如今,數名勇於譴責災難性危機管理的公民記者仍遭監禁或軟禁。像著名作家方方一類的反對派之聲也陷入沉默。兩年來,所有經歷了武漢暴力隔離的傷者都在試圖自我療愈。然而,這場健康與人為混亂局勢造成的嚴重後果並沒有完全消退。痛苦與苦難遭到窒息;憤怒與沮喪也被扼殺在慶祝“戰勝”病毒以及批評西方管理疫情無能的宣傳洪流中。

今年武漢沒有舉行大型表彰醫學英雄的政治儀式,政府正在盡一切努力從人們的記憶中抹去2020年1月的悲劇。其做法恰如1989年天安門大屠殺事件,從歷史書中被抹去一樣。如今,封城禁足又在中國多地重演,隨着傳染性極強的奧密克戎變種病毒威脅的蔓延,結局難以預料。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