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台灣為何在北京冬奧會上變成“中華台北”?

發表時間:

今天出版的法國各報頭版主題分別以國內新聞為重點,《費加羅報》突出報道了總統馬克龍宣布重大重振核電計畫:將建造新的歐洲壓水式反應堆(EPR)核電機組;《解放報》和《十字架報》分別關注財富分配議題:在疫情危機期間,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大型上市企業,2021年盈利創歷史記錄,如何分配這些財富引發質疑;《回聲報》聚焦的焦點圍繞總統大選的話題展開:距總統選舉僅兩個月之際,政界人士開始選邊站隊,愛麗舍宮打算吸引多名左派人士的支持,馬克龍則推出強有力的重組核電計畫;另外,中國在公海大量捕魚、導致生物多樣性受損;台灣在北京冬奧會上以“中華台北”身份登場,令台灣運動員感到沮喪;以及中國切斷外來航班,以阻斷奧密克戎新冠病毒等,則是關於中國話題的報道。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中國在公海過量捕魚

中國漁船大量捕魚、掠奪漁業資源,日益引發國際社會擔憂。《解放報》刊出報道指出: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船隊的中國,利用法律框架的不完善以及當局大量的補貼,大肆捕魚,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以及物種枯竭。

2020年7月至8月間,約有300艘中國漁船抵達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距厄瓜多爾海岸1000公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加拉帕戈斯群島海洋保護區周圍的國際水域。短短一個月內,這艘龐大的船隊捕魚時間超過7萬3000個小時,捕撈了數千噸魚,其中尤其包括巨型魷魚在內,這類魚品事關瀕臨滅絕的物種如:巨龜和雙髻鯊shuāng jì shā的飲食。非政府組織-海洋環境保護組織(Oceana)披露:中國船隻還使用特殊辦法關閉了跟蹤設備以保持隱身。

在佔全球海洋總面積64%的公海區域,由於法律框架的不完善,中國幾乎可以逍遙法外。

另外,中國對公海的礦產資源也感興趣。它在海底勘探方面也起到了開創性的作用。

儘管近年來北京決定更加嚴給地控制其船隊,包括宣布暫時停止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捕撈魷魚。但中國過度地捕撈繼續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及物種枯竭。

報道引述專家的觀點指出:在聯合國預計於3月份恢復的公海條約談判中,與發展中國家聯盟七十七國集團(G77)立場一致的中國,表現地越來越活躍。如果它堅持認為這些空間是共同利益的一部分,它則會繼續不惜一切代價地捍衛其經濟利益。

台灣為何在北京冬奧會上變成“中華台北”?

在2月4日舉行的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式上,台灣運動員以“中華台北”的名稱入場,引發關注。《十字架報》指出:在奧運會上,與所有國際比賽一樣,台灣必須以首都名稱命名為“中華台北”。這是北京自1981年起實施的一項規定。北京視台灣為中國的一個省。

台灣運動員對在奧運會期間獲得獎牌,卻只能在奧林匹克會歌聲中領獎,以及稱台灣為“中華台北”的做法感到沮喪,他們感到被剝奪了民族認同。

作為一個民主國家、台灣擁有自己的貨幣和明確的邊境,然而它的地位卻沒有獲得共識。中共政權認為該島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全球只有十多個國家承認台灣政府。

在2月4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中國方面突出了習近平在4名台灣運動員入場時起立鼓掌的畫面。然而如今,對奧委會與北京於1981年就“中華台北”這一名稱達成共識持反對立場的人士認為:此一稱呼令人感到羞辱。要求稱呼“台灣”的呼聲越來越高。台灣曾在2018年就更名“中華台北”舉行了一次公投,雖然公投以失敗告終,卻引發了國家

奧委會與北京的警告。國際奧委會曾威脅台灣:一旦更改名稱,將被排除在外。該機構還強調:根據奧林匹克憲章,此一問題屬於其權限範圍。台灣人別無選擇。

為阻斷奧密克戎新冠病毒,中國切斷與外界的聯繫

《回聲報》披露:面對傳染性極強的奧密克戎變異病毒,中國不斷取消外來航班並加緊對一些航空公司進行制裁。目前,沒有任何一架飛機自法國,德國或英國起飛

2020年6月以來,中國政府加強了對所有抵達中國航班的檢測,一旦發現檢測結果呈陽性的乘客,相關航空公司則需接受懲罰。該公司將根據發現陽性病例的數量,一定程度地取消部分飛往中國的入境航班或將載客率限制在40%至50%。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