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北京駁斥華盛頓指其未履行世貿承諾“毫無根據”

發表時間:

隨着總統大選日期的逼近,民眾購買力成為熱門話題,然而絕大多數法國民眾對各派候選人履行的承諾持懷疑態度;法國每年死於工傷事故的人數超過550人,其中多數為一線工人,此一現象備受關注;法國宣布結束在馬里的“新月形沙丘(Barkhane)”行動,與歐洲盟友、加拿大協調撤軍;航空部門仍處於危機的局勢下,空客公司2021年贏利卻創下歷史新高;這是2月18日出版的法國各報聚焦的國內和國際新聞焦點。另外,中國駁斥美國關於其未履行世貿承諾的指控,以及中美及歐盟爭奪非洲市場的情況,則是與中國話題相關的報道。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美國批評中國在多個領域未能履行貿易承諾

美國政府批評中國在多個領域未能履行貿易承諾,引發北京反響。周四,北京駁斥華盛頓的指責“毫無根據”。《十字架報》指出:在周三公布的美國國會年度報告中,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領導的機構將矛頭特別指向亞洲國家。

針對中國履行的世貿組織義務的評估中,華盛頓嚴厲指責北京在加入世貿組織20年後,無視世貿組織規則及其透明、甚至“放大”其國家做法,對全球企業和工人造成傷害。報告還揭露中國為實現其產業政策目標,長期以來,違反、無視和規避世貿組織規則。

對此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周四做出反應指出:從國際經貿規則角度看,所有這些指責均毫無根據,完全違背事實。同時敦促美國確保自身的貿易行為“符合世貿規則”,避免“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和霸凌行為”。

歐洲、美國和中國如何爭奪非洲市場

《回聲報》刊出一篇報道,對歐洲、美國與中國爭奪非洲市場的情況進行了報道和分析。該報指出:近年來,世界三大經濟體-美國、歐洲和中國-對非洲的貿易和投資呈爆炸式增長。但這三大經濟體有着不同的策略。

歐洲在貿易和投資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在殖民時期,歐洲與非洲在文化和商業等多個層面編織了歷史的紐帶,成為非洲大陸的主要貿易夥伴。歐盟占非洲出口總量31%,領先於中國的11%,以及美國的5%。歐盟同時是非洲大陸的第一大供貨商,所佔市場份額為29%;而中國與美國的市場份額則分別為16%和6%。

在投資方面,歐盟也是非洲大陸的主要外國投資方,在當地的投資越來越多地瞄向可持續發展、企業社會責任和良好治理項目。

美國在非洲大陸貿易方面參與較少,卻在投資領域位居第一。雙邊貿易建立在“非洲增長與機會法(AGOA)”的框架上,這項法案向6500多種非洲產品提供了免稅輸入美國市場的優惠待遇,美國產品卻不享受同等政策。

但是,這種商業開放政策頗令人失望,因為具體而言,只有300種產品能夠進入非常苛刻的美國市場,而這些產品主要以紡織品為主。另外,與中國有所不同的是,美國會像歐盟一樣,在遭遇某國政變、內戰、或嚴重侵犯人權的情況下,會暫停對相關國家的貿易優惠。

中國採取的是與眾不同的策略。雖然中國在非洲的時間僅有20年,卻發展迅速。本世紀初以來,中國在非洲的貿易額增長了20倍之多。目前,中國已列位於出口大國的行列,尤其以工業產品為主;也是以原材料和能源為主的進口大國。

另外,儘管有近十萬家中國企業活躍在非洲大陸,僱傭了上百萬外派人員,但中國在非洲大陸的投資卻相對較少。

與基礎設施項目相比,中國在建廠方面的積極性較低。而作為其大規模基礎設施項目的回報,中國已經成為非洲大陸的主要債權國。此一現象難免引發質疑,有觀點甚至指責中國在搞“債務陷阱外交”。儘管很難確定這是否符合北京有朝一日對非洲施加壓力的戰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一些信貸協議規定,在違約的情況下,中國將沒收戰略資產。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