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聯合國緬甸人權報告揭露中俄違反國際法,向軍政權提供武器

發表時間:

俄烏危機的話題,佔據了2月23日出版的法國各報頭版主題的重要位置。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承認烏克蘭東部親俄勢力控制區“獨立”地位,在國際社會引發強烈反響。普京究竟還將走多遠?面對烏克蘭的空前危機局勢,已經宣布制裁措施的歐洲繼續尋求應對普京的有效辦法;儘管獲得西方國家支持,在強大的鄰國俄羅斯面前,烏克蘭總統卻倍感孤獨。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另外,聯合國緬甸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揭露中、俄及塞爾維亞向緬甸軍政府出售武器,用來對付平民百姓;以及印太地區部長論壇在巴黎舉行的消息,則是與中國話題相關的報道

俄向緬甸軍政權提供武器裝備

聯合國緬甸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托馬斯-安德魯斯(Tom Andrews)周二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交了一份報告,將矛頭指向那些向緬甸軍政權出售武器用來對付民眾的國家。這位聯合國人權專家敦促安理會通過決議,以阻止緬甸軍政府獲得武器鎮壓平民。

《費加羅報》指出:安德魯斯在報告中披露:自2018年以來,俄羅斯、中國和塞爾維亞是緬甸軍隊的主要武器供應國,當時,緬甸軍隊受到“策畫針對羅興亞穆斯林少數民族進行種族滅絕”的指控。2021年2月1日,緬甸發生軍政變之後,俄、中、塞三國繼續向緬甸軍人出售武器,儘管它們幾乎可以確定:軍政府會利用這些武器來“攻擊和殺害平民百姓”。安德魯斯呼籲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通過一項至少可以禁止武器轉讓的決議”。不過,他對此並不抱樂觀,因為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俄羅斯與中國均享有否決權。

《費加羅報》指出:北京與莫斯科處於競爭關係,莫斯科正在成為緬甸軍政府更為中意的合作夥伴,尤其在武器供應方面。在交付了裝甲車、戰鬥機和導彈後,俄羅斯又與緬甸軍政權簽署了新合同。

另外,聯合國緬甸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為緬甸的人權狀況拉響了警鐘。據聯合國及地方民間機構披露的數據,自2021年2月1日緬甸軍政變以來,至少有1500名平民喪生,12000多人被捕,數千人流離失所。安德魯斯在報告中指出:中國、俄羅斯與塞爾維亞向緬甸軍政權出售武器的行為違反了國際法以及它們曾經簽署的有關人權和軍售公約。

印太地區部長論壇在巴黎舉行

包括27位歐洲國家外長以及來自印太地區國家外長在內的60個國家的部長周二雲集巴黎共同與會,以加強各方在這一地區的經濟和戰略合作。印太地區已成為21世紀全球最富挑戰的地緣政治中心。

《十字架報》在報道相關消息時指出:2月22日在巴黎舉行的是一次史無前例的論壇,可謂非同尋常。它彙集了歐盟27國以及印太地區33個國家的外長。

恰逢歐洲面對俄羅斯壓力為烏克蘭危機尋求出路之際,本屆論壇凸顯了歐盟打算在廣闊的印太地區鞏固其作用並加強與各國聯繫的意願以抗衡中國日益增強的影響力。

印太地區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擁有世界五分之三的人口,佔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60%。擔任歐盟輪值主席的法國總統馬克龍重申了印太地區對歐盟日益增長的戰略重要性。對法國來說,也至關重要。目前有超過160萬的法國人居住在印太地區,另有7000名士兵駐紮在該地區。作為太平洋的一個大國,法國與日本和印度這兩個歷史盟友一起扮演着非常特殊的角色。

今次論壇僅持續半天,討論的主題圍繞三個話題展開:一為開發連接與數字技術;二是氣候與生物多樣性;三則為安全與國防。去年,啟動了一項歐洲合作戰略,旨在加強歐盟在該地區的存在,該地區正在日益成為中美競爭的核心。引人注意的是:今次論壇沒有中國與美國的參與。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