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台灣敲響警鐘

發表時間:

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僅剩下三周時間,初戰之哨尚未吹響,各派政黨已將目光瞄向六月份的立法選舉;極左翼“法國不屈服”黨候選人梅郎雄周日在巴黎召集萬人大會,大聲疾呼左派選民支持其進入第二輪角逐;這是3月21日出版的  、 和突出的重點;和關注的話題分別圍繞法國主要股價指數創新高以及教廷改革的內容展開;烏克蘭危機的話題則是各報繼續集中關注的國際新聞焦點。關於中國,和分別載文,披露了台灣為應對最壞局面做準備以及香港民眾沒有停止抵抗的相關消息。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烏克蘭危機迫使台灣為應對中國的最壞局面做準備

俄羅斯佔領烏克蘭的軍事行動為台灣敲響警鐘。<解放報>刊出報道指出:儘管背景有別,台灣卻在烏克蘭的遭遇中窺見到其面對北京的未來命運,迫其加強自身防衛。

台灣總統蔡英文一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初的立場,在俄軍不斷遇挫、國際社會表現團結之際,強化了表達的語調。報道指出:作為一個擁有2400萬人口的主權和民主國家,台灣與烏克蘭一樣,受到其強大鄰國的永久性威脅。從未控制過台灣的中國共產黨視台灣為其領土的一部分,不排除使用武力來維護其所謂歷史權力的可能。台灣外交部發言人認為:北京打算入侵台灣,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國不願譴責俄羅斯侵略的原因。

俄羅斯入侵的暴力行為震撼了台灣民眾。受烏克蘭人民頑強抵抗英勇氣概的鼓舞,許多台灣人報名參加全島舉行的民防講習班。民調顯示:他們中70%的人表示:已為反抗中國入侵做好了準備,此一數字與過去相比增長了30%。

近年來,儘管台灣不斷加強自身的軍事力量為應對最壞局面做準備,卻從未考慮民眾參與可能發生衝突的可能性。隨着烏克蘭危機的爆發,情況發生了變化。總統蔡英文加緊訓練預備役人員。此一可能引發爭議的做法,卻得到大多數民眾的認同。

在國際社會一致譴責俄羅斯並對其實施制裁後,台灣民眾的這種認同感對北京十分不利。報道引述曾任歐洲議會政治顧問的台灣問題高級研究員馮儒莎(Zsuzsa Anna Ferenczy)的觀點指出:國際社會表現出的團結程度超出了莫斯科與北京的預料,這有可能迫使中國重新審視針對台灣的計畫。尤其在台海兩岸發生衝突時,國際社會的反響可能更加強烈。

台灣在第一島鏈中佔據重要戰略地位,對美、日、澳大利亞等地區大國具有戰略意義。作為全球排名第二十一位的經濟大國,台灣在電子芯片的生產鏈中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台灣國防部希望將該島打造為一座真正“堅不可摧的堡壘”。

香港受到基輔獨立廣場起義的啟發

此外,<十字架報>刊出一篇報道,披露了香港民眾繼續抵抗的消息。報道指出:烏克蘭民眾正在與俄羅斯的軍事入侵作鬥爭。而在中國獨裁的重壓下,香港民眾仍在抵抗。一名目前流亡法國的香港年輕人表示:港人經歷了共產中國同樣類型的入侵,雖然沒有坦克和導彈,港人卻體驗了數百萬烏克蘭民眾目前正在經歷的人生悲劇。

今年二月底,許多香港民眾不顧衛生禁令以及國安法規定,在香港多個大型公園內以及俄羅斯駐港領事館前集會,聲援烏克蘭。像台灣人一樣,港人也感覺到與烏克蘭人十分接近。

這名對香港未來仍充滿信心的流亡港人向法國媒體表示:希望烏克蘭最終獲勝,這樣習近平就不敢立即發起對台灣的軍事冒險。他認為:短期而言,隨着習近平的第三次連任,中國的威權周期尚不會結束。但是,普京發起的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可能導致在中共政權內部愈發受到反對的習近平的倒台。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