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慈繼位:中共終究不得不面對日益民主化的社會

發表時間:

法國的快報周刊網站刊登了該媒體對香港大學哲學家慈繼位的長篇訪談,2019年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慈繼位的書作《民主在中國—即將到來的危機》,三年之後,香港形式急轉直下,目前依然在香港大學的慈繼位教授直言不諱地回答了記者有關中國民主與中國政治體制地問題。慈繼位在訪談中指出,專制的中國政權終究必須面對越來越民主化的中國社會。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他在訪談中警告說,中國共產黨(CCP)將面臨不可避免的合法性危機,民主化是這個已經執政70年的政黨唯一可能的手段,特別是在習近平下台後。

《快報周刊》評論說,慈繼位因為香港2020年推廣的國安法而不得不掂量着自己的話語。但這並不妨礙他就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新冷戰、中國入侵台灣的風險或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等問題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他還解釋了為什麼經濟放緩會給中共帶來危險。

就新冷戰議題,慈繼位表示,如果還有人對世界是否進入新冷戰還持有懷疑的化,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對上述議題畫上了句號。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將不斷升級,鑒於兩國之間的互相依賴早已根深蒂固,雙方之間的衝突必將對兩國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慈繼位擔心中國社會將日益兩極化,親美派與反美派越來越勢不兩立,擔心中國官方將加強鎮壓民主運動,擔心西方輿論日益將普通中國人譴責為是中共體制的幫兇。

至於為何認為習近平之後,接任的中國領導人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機?慈繼位的回答是,習近平之後,很能想象會出現一個能夠將軍隊,媒體,私營行業,各大領域的權力集中在一人手中的領導人,也就是說,很難繼續維持對整個中國社會的高度掌控。

那麼,中產階層在富裕了之後是否必然會追求自由?對此,慈繼位的回答是:中國的中產階級,就像世界各地的中產階級一樣,自然希望能夠自由地追求作為中產社會階層的 的所有活動。也就是說,首先通過一個自我肯定的過程,以及對周圍的社會和政治環境有發言權的願望。而這一切,如果沒有思想自由、表達自由和新聞自由,都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個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不僅不想追求這些自由,相反還對這些自由完全漠不關心,那就非常奇怪了。當然,這並不意味着鎮壓機器不能暫時扼殺這種對自由的慾望的表達。

Claude Meyer:宗教中國化即受共產黨領導

費加羅報在內頁刊登了對法國漢學家,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顧問,《在中國信仰的全面更新》一書的作者,Claude Meyer的專訪,Claude Meyer還著有《全球莊主中國》,以及《西方面對復興的中國》等書作。

Claude Meyer在訪談中指出,雖然中共黨員的人數超過九千多萬,而且,他們中極大多數與其說是因為崇尚共產主義理念,還不如說是為個人的前途考量,但是,中國的佛教徒以及基督教徒的總數卻高達三億六千多萬,中國的寺廟以及教堂的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中國宗教旅遊行業的蓬勃發展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隨着拜金主義以及消費主義的擴張,宗教信仰無疑也在中國死灰復燃。

Claude Meyer還尖銳地指出,所謂宗教中國化的政策,說白了就是宗教必須受到共產黨的領導,這也是梵蒂岡與北京的分歧所在,北京毫不顧忌地更改聖經中的片段,並且在教堂中懸掛習近平的畫像。雖然梵蒂岡在2018年曾經就主教任命事宜與北京達成協議,梵蒂岡的說法是試圖以此改善中國天主教徒的命運,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地下天主教徒的遭遇並未獲得改善,他們受到難以承受的壓力,要求他們回歸官方教會。以至於梵蒂岡不得不專門就此問題對中國主教發表特殊指令,要求他們在可能的前提下避免加入官方教會。對香港前樞機主教陳日君來說,這是梵蒂岡對中國天主教徒的背叛。相比之下,Claude Meyer認為,北京政府對中國傳統的道教等則相對溫和,因為他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如果說中國共產黨代表了中國偉大歷史上最近的一個王朝,那麼習近平則打算接替皇帝們的位置,帶領國家走向霸權。

此外,法國電視,電台以及網絡媒體紛紛報道有關上海封城的消息,巴黎人報報道了上海民眾對官方強制清零政策的反抗,報道指出,自4月初以來,上海2500萬居民幾乎都被封鎖在家中,他們難以獲得食物。當局正在隔離那些檢測結果呈陽性的人,即使他們沒有癥狀,也將他們安置在缺乏設備的檢疫中心。

報道引述網絡視頻披露一家設在上海浦東的隔離中心的實況,病人睡在地板上,隔離中心的屋頂正在不停的漏水。另一個視頻顯示的是有200多人被封鎖在一個辦公樓中,那裡只有四個廁所,根本沒有淋浴等最基本的衛生設備。

各報頭版:

4月18日法國各報頭版開篇各有側重,左翼解放報頭版刊登了法國極右翼黨派候選人馬麗娜勒彭以及俄羅斯總統普京,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匈牙利總理奧爾班,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的照片,相對應的標題是:馬麗娜勒彭的世界。解放報在內頁逐個介紹了勒彭與上述國家領導人之間的關係。右翼費加羅報在基督教復活節之際刊登了教皇方濟各在梵蒂岡發表演講呼籲烏克蘭和平的巨幅照片。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