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法德首腦再與普京通話要求俄烏直接談判 頓巴斯戰役烏軍吃緊

發表時間:

5月28日上市的法國《世界報》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中,目前戰事焦灼的頓巴斯戰役進行了追蹤報道。此外,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當天與俄總統普京通話,要求後者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進行“嚴肅的直接談判”亦得到關注。

俄軍在頓巴斯地區使用TOS-1A火箭炮攻擊烏軍陣地
俄軍在頓巴斯地區使用TOS-1A火箭炮攻擊烏軍陣地 © 路透社圖片
廣告

據法國總統府周六發表的聲明介紹,在他們的倡議下,馬克龍和朔爾茨於周六上午與普京進行了通話。愛麗舍宮的聲明稱:“馬克龍總統朔爾茨總理再次向普京總統堅持認為,任何戰爭的解決方案都必須在莫斯科和基輔之間進行談判,尊重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他們再次要求停火,並呼籲他儘快接受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直接交流。共和國總統和德國總理呼籲釋放被俄羅斯軍隊當作戰俘的約2500名亞速鋼鐵廠的保衛者。”

聲明稱:“馬克龍總統和朔爾茨總理也向普京總統堅持要求解除敖德薩封鎖的緊迫性,以便允許烏克蘭糧食通過黑海出口,避免世界糧食危機。他們注意到俄羅斯總統的承諾,即如果首先進行排雷,就允許船隻進入港口進行糧食出口,而不由俄羅斯進行軍事操作。考慮到這一點,他們呼籲迅速繼續開展與聯合國一起開始的工作。共和國總統和朔爾茨總理將就這個問題保持密切聯繫。”

《世界報》的報導提及,澤連斯基周五在其每日視頻講話中承認,“正如預期的那樣,頓巴斯的局勢非常困難”。他分析說:“(俄羅斯)佔領者在經過一百天的戰爭後,正試圖實現他們在入侵之初以為會在幾天內實現的目標”。澤連斯基補充說:“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在頓巴斯集中了最大的火炮和人員。有導彈射擊和炮擊。我們正在用屬於我們的手段來保衛自己,我們正在盡一切努力來增加這些手段,我們會成功的。”

儘管烏東地區的戰事緊張,澤連斯基在視頻中還是警告莫斯科:“如果(俄羅斯)佔領者認為萊曼市(Lyman)或北頓涅斯克市(Sievierodonetsk)很快就會是他們的,那他們就錯了。頓巴斯將繼續是烏克蘭的,因為頓巴斯在本質上就是屬於我們的。即使俄羅斯人在那裡帶來了破壞和痛苦,我們也會重建每所房子和每個社區。對我們來說,現在和將來都沒有辦法看到烏克蘭國旗在那裡飄揚。”

就頓巴斯戰役的進展,《世界報》的報導指出,由於缺乏反坦克武器,東部前線的烏克蘭部隊正在無可奈何地後退。俄羅斯對烏克蘭盧甘斯克州的北頓涅斯克市和利西昌斯克市(Lysychansk) 的扼制正在加強。當他提到前線時,受訪的烏軍上校沒有說完他的句子。這是沒有用的。“沒有人願意被包圍,沒有人願意被殺害。然而在這裡......”在北頓涅斯克市和利西昌斯克市的俄軍包圍口袋中,這些烏克蘭士兵已經用一種明了的眼神相互對視了一段時間,他們不需要說完就可以分享一個不再是秘密的秘密:頓巴斯最東面的盧甘斯克地區的戰鬥對於烏軍來說似乎已經失敗了。

看起來很平靜,沒有受到來自前線的消息和炮聲的影響,烏軍上校赫里霍羅夫(Oleh Hryhorov)毫不掩飾自己的擔憂。他指揮着盧甘斯克警察部隊的兩百人,他們為烏克蘭軍隊、國民警衛隊和領土防衛部隊提供支持。這些效忠於基輔的盧甘斯克當地的警察們正試圖繼續執行任務,以幫助那些沒有逃離三個月來如雨點般落下的炮火的幾千名居民。“兩百人......”,赫里霍羅夫上校重複了三遍。他同樣也沒有必要說完這句話。他的下屬們知道,赫里霍羅夫上校在想到最後有多少人能夠活着出去。

北頓涅斯克市和利西昌斯克市是烏軍在盧甘斯克州的最後據點,它們正在被俄軍和親俄分裂主義部隊包圍中。絞索在兩個層面上不斷收緊。一方面,俄軍於5月27日進入的北頓涅斯克市,事實上被切斷了與利西昌斯克市的聯繫,由於戰鬥和炮火,謝維爾斯基頓涅茨河(Siversky Donets)上的三座橋樑中的最後一座仍在烏克蘭控制之下,但對平民關閉。北頓涅斯克市在戰術上並沒有被圍困,但隨着橋樑的關閉,其與外界的溝通幾乎變得不可能。另一方面,圍繞這兩個城市的盧甘斯克口袋有可能圍繞從謝維爾斯到鄰近頓涅茨克州的巴赫穆特(Bakhmout)的軸線關閉,這將切斷其通往烏克蘭西部的通道。

最近幾天,在俄軍試圖包圍下的盧甘斯克口袋只有脆弱的鄉村公路與外部世界相連。俄軍最近切斷了利西昌斯克市和巴赫穆特市之間的主要道路。前線記者花了一個半小時,蜿蜒穿過荒廢的村莊和廢棄的田地,沿着柏油路上的炮彈痕跡和零星的灰塵土路,才可到達利西昌斯克市。有時一輛車躺在路邊,被炮火擊中。在一個村莊附近,一家食品廠剛剛被火箭彈擊中,正在燃燒。

盧甘斯克州州長哈伊代(Serhiy Hayday)將這一鄉間小路命名為“生命之路”,因為它可以進行危險的疏散,同時也是一條荒涼之路。救護車將受傷的人送往巴赫穆特的醫院。貨車將難民送往第聶伯羅市(Dnipro)。烏克蘭的戰士們正在修理一輛拋錨的車輛,用樹枝和灌木來做掩護。赫里霍羅夫上校就前線的局勢介紹說:“俄羅斯的無人機在路上飛過。炮火越來越精確了。我們不希望這條路也被關閉。如果這條如臍帶般的道路被切斷,盧甘斯克州的最後一塊烏克蘭領土將被圍困。”

經過三個月的轟炸,利西昌斯克市當地烏克蘭民眾的生活已經變成了生存,沒有水和電供應,沒有公共服務,幾乎沒有商業運營。河對岸的北頓涅斯克市也正受到俄羅斯大炮更猛烈的轟擊,因為那裡是莫斯科軍隊發起進攻的地方。烏克蘭人開始將工業城市盧甘斯克與幾乎被俄軍完全摧毀的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進行比較。北頓涅斯克市上空懸掛着俄軍炮擊和導彈襲擊後的煙柱。利西昌斯克市被摧毀的程度較小,但也未能倖免於空襲和導彈射擊,及抵達兩座城市郊區的俄軍炮兵的炮擊。

丹伊爾(Danyil)是利西昌斯克市的一名烏克蘭警察,他和一名烏克蘭領土防衛部隊戰士一起在屍袋上簽名。如果受害人身上有證件,或者屍體可以由證人辨認,他就會寫下號碼、日期和名字。由於當地的葬禮服務在戰爭的第一個月結束時已經被迫叫停,丹伊爾會把死者屍體帶到城南的一個墓地。那裡有已經挖好的壕溝,作為亂葬崗。在利西昌斯克市遇襲死亡的250名烏克蘭平民中,只有不到100人得到了單獨的埋葬,當時有死者的親屬在場參與埋葬。

其他沒有家人或匿名的死者,最後被安葬在原是戰壕的亂葬崗中,屍體被放入白色塑料袋裡,彼此相疊。丹伊爾向記者介紹說:“在亂葬崗里,有164具屍體”。當一條溝滿了,就用土封住,然後再挖下一條溝。記者觀察到,最新挖的一條溝是露天的,可以容納大約10具屍體。一股強烈的屍臭味從那裡升起。而根據北頓涅斯克市市政廳的說法,該市則已有1500名烏克蘭平民死亡。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