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解放報關注天安門事件的集體記憶挽救行動,與法國亞洲女性遭受的種族主義

發表時間:

各位好,今天是2022年6月4日星期六,法國各大主流報刊的國內版焦點有即將舉行的法國立法選舉的分析,馬克龍宣布將從2023年夏天開始推進退休改革的討論,法國政府應對通脹導致的物價上漲,房租上漲,購房貸款利率上漲的舉措和民眾的反應,法國新一代核攻擊潛艇“薩弗龍”號的正式“激活”;國際版面,焦點話題包括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的最新進展追蹤,兩國交戰導致國際糧食運輸出現問題,德國議會通過一項特殊基金草案來為聯邦國防軍進行現代化等內容;有關中國的報道有香港人擔心天安門事件的記憶逐漸消失,以及在法國的華裔,亞裔女性群體遭的種族主義現象在新冠大流行之後愈發嚴重等問題。

2022年6月4日天安門剪影。
2022年6月4日天安門剪影。 © AP - Mark Schiefelbein攝影
廣告

由於本周末正值天安門事件紀念日,我們本期重點來看發布在解放報上的相關報道。解放報開篇寫道:“直到2020年,香港是中國唯一可以容忍1989年6月那場鎮壓的記憶的地方,然而習近平政權對自由的壓制和威脅,已經相當於宣告,香港人不再會有有關六四的動員活動”。解放報指出,今年的6月4日,香港人秘密向當年的民主示威者致敬;33年來,這是香港第一次沒有組織任何公眾活動來紀念天安門事件。由於擔心政治影響,往年民眾手捧蠟燭,在維多利亞公園高唱歌曲悼念遇難者,“天安門母親”講話等環節都不再出現。

“壓抑的記憶越來越被忌諱”,“中國自從掌控香港以來,開始着手重塑它,改寫歷史”。不過,“儘管存在風險,有些人仍希望繼續去恢復這段集體的記憶”。解放報稱,36歲的餃子店老闆選擇在自家店裡默哀一分鐘,播放“民主將獲勝”,“自由之花”等標誌性的歌曲。“這是她在自己的這片天地之下能做的最大限度的事情了”。此外,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們冒着風險,集體複製了去年被拆除的民主女神鵰像的3D縮影。學生們把這個縮影小心翼翼地傳遞到校園各處,並在社交網絡上給想要加入的其他學生留下線索。其中一名學生匿名對解放報說:“這些只是一小步。我們沒有機會聚在一起,但我怕記憶會死去”。

面對對天安門記憶消失所帶來的恐懼,今年的6月4日,流亡人士也在海外發起動員。解放報報道稱,巴黎、倫敦和台北等大約20個城市有舉行燭光守夜等活動的計畫。39歲的丘文俊此前曾經是香港沙田區的一名民選官員,從去年夏天開始流亡。他在倫敦對解放報說,自己幫助組織了今年的倫敦守夜活動。丘文俊感慨說:“香港如今已經成為一座巨大的監獄,我很幸運我不在那裡了。 現在,我們必須在自由的國度,努力恢復對天安門事件的記憶。 這是一場反對中國共產黨極權主義的全面鬥爭”。

有關中國的報道,解放報還刊登了一篇與種族主義和在法亞裔女性相關的調查。當中指出:“根據法國國家人權諮詢委員會的一份報告,新冠病毒起源之謎極大地助長了對華裔和任何可能看起來像亞洲人的群體的種族主義態度。2020年,社交網絡上盛行的詞語、認為亞洲人都有一些必須具備的本質、以及健康危機,重新激活了針對這個群體的陳詞濫調。在這當中,亞洲人被懷疑‘具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被懷疑‘躲在強大的族群當中密謀着什麼不軌的計畫‘。這些種族主義的言論不僅針對中國人或者被認為看起來像是中國人的群體,也讓更廣泛的亞裔或者看起來像是亞洲人的族群受到人身攻擊”。

解放報在這篇報道中引述了多名職業不同,年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的在法亞洲女性。其中一名被採訪對象敘述了自己在南法被年輕人毆打的經歷表示,“好像新冠病毒的出現,突然讓反亞裔的種族主義有了進行無恥表達的理由”。此外,採訪對象們向解放報指出,作為亞裔和女性,這兩點讓她們日常遭受的種族主義更加嚴重。因為“被視為亞洲人的女性會被強行與性進行想象關聯,而且被認為是順從的。 在第一種情況下,她們被迷戀,並被描繪成充滿殖民想象的性提供者;在第二種情況下,她們陷入了一種無法捍衛自己和維護自己權利的順從女人的形象”。

在另外一些情況下,種族主義言論還與這些女人們的祖籍國狀況相關。一名日本裔採訪對象表示,自己在早期被認為是外國妓女而不被允許進入餐廳,之後日本經濟開始強大,人們對她的指責變成了“侵略法國”。解放報最後引述多位亞裔女性的話稱,法國正在湧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亞洲女性,她們自豪於捍衛自己的文化之根,面對種族主義言論和行為不再躲藏,而是正面“迎戰”。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