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快報»專訪吳釗燮:俄烏戰爭促台灣備戰不對稱戰爭

發表時間:

2022法國立法選舉首輪投票在即,不同政治力量間的競選爭奪是9日出版的法國全國性大報從不同角度關注的重要國內話題。在國際版,俄烏戰爭以及這場戰爭導致的烏克蘭穀物出口受阻繼續佔據大版篇幅。美國國會調查委員會9日將公布2021年1月6日卸任總統特朗普的支持者衝擊國會山事件的調查報告。美國各大電視台將現場直播聽證會。«解放報»和«十字架報»均發表文章,介紹相關情況。關於中國,財經報刊«回聲報»刊登文章,介紹中國封城防疫措施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十字架報»刊登文章,介紹澳大利亞首位有華裔血統的外交部長黃英賢。最新一期«快報»周刊刊登對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的專訪,談俄烏戰爭對台灣的啟示。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吳釗燮:俄烏戰爭促使台灣為一場不對稱戰爭做準備

俄羅斯軍隊自2月底開始對烏克蘭發動的侵略戰爭對於台灣來說,猶如一次電擊。吳釗燮向«快報»周刊指出,台灣早已切身感受到來自北京的軍事壓力,俄烏戰爭爆發更令台灣人對可能的台海戰爭有了具體的認知。烏克蘭靈活機動的小型戰鬥隊對台灣頗有啟發,推動台灣為一場不對稱戰爭做準備,努力獲取應對這類衝突的武器。各項民調顯示,台灣人也比以前更有決心,為抵抗侵略而戰鬥。無論戰爭在何時爆發,台灣都應當做好準備。吳釗燮認為,中國的野心並不僅僅是台灣。中俄兩國轟炸機近期曾聯合在日本海上空演習,一艘中國航母近期也曾進入位於橫須賀港西南的宮古海峽。在他看來,中國與美國、日本、台灣在東海或南海擦槍走火引發局面失控是可能推動中國提前對台動武的第一風險。另一個令台灣不安的因素則是中國經濟放緩帶來的壓力,可能推動北京當局利用外部危機轉移視線。他堅信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如磐石,但護衛台灣是台灣人的責任。針對台灣在立陶宛開設代表處引發北京對立陶宛經濟制裁,吳釗燮表示,中國以為可以摧毀立陶宛這樣一個不馴服小國,但倘若歐洲聯盟聯合起來,歐盟足以對抗北京。

經合組織:中國已成全球經濟不穩定的發動機

經合組織日前發布經濟展望,預估新冠疫情以及俄烏戰爭的影響可能導致今年全球經濟增長減半,而經合組織成員國的通貨膨脹率今年可能逼近9%。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師Laurence Boone接受«回聲報»專訪時認為,中國已經從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變成了全球經濟不穩定的發動機。中國經濟起伏不定對世界經濟產生多重影響。經合組織因此下調了世界經濟增長預測,今年增幅將是長期以來首次低於5%。她指出,中國始終未能由依賴出口的經濟模式轉向內需帶動的經濟模式。

«十字架報»:澳大利亞新外長的才學使她有能力應對中國

«回聲報»觀點版刊登的另一篇文章梳理中國經濟起伏對歐洲經濟的影響。文章認為,中國走出嚴厲的封城防疫,世界經濟將可以重回正軌,但歐洲大陸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受由此而來的經濟影響困擾。中國的封鎖政策導致全球出口貿易折損1400億歐元,其中200億歐元的損失都在歐洲,美國出口損失只有130億歐元。全球供應鏈面對的困擾也遠未結束。全球近1萬3千億歐元的產品從中國進口,尤其是電子產品和汽車。而歐洲企業比美國企業更脆弱。全球自2021年起就面對半導體嚴重短缺,近90%的半導體產品來自亞洲。而且,對於歐洲來說,中國在電子產業和汽車製造業所必須的金屬原材料供應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中國的新冠清零政策前所未有地破壞全球海運的流暢性。中國的封鎖也推高歐洲的物價。文章因此認為即使中國走出奧米克戎新冠疫情,其衝擊波至少要延續到今年年底。

剛剛走馬上任的澳大利亞新外長黃英賢是澳大利亞首位在國外出生的外長。«十字架報»刊登文章介紹說,黃英賢在馬來西亞出生,父親是華裔,母親是澳大利亞人。她精通多種語言,是澳大利亞工黨成員,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作為外長,她需要應對中國所代表的地區威脅,並重建與周邊島國的關係。西澳大利亞大學美國及印太研究中心研究員Huong Le Thu,向«十字架報»表示,黃英賢的才學不僅可以讓她有能力面對中國,而且有能力與 澳大利亞的傳統鄰邦重建關係。報道指出,作為外長,黃英賢的權限首次超過國防部長。她需要加強與太平洋島國的關係,也要重建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她的混血身世是她在當前形勢下的一個有力砝碼。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