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拜登中東行:反西方陣線正在通過新的結構來實現

發表時間:

各位好,今天是2022年7月19日星期二。根據法國氣象局的統計,今天包括巴黎等在內的法國多地走上本輪高溫熱浪的頂點,是1947年以來法國記錄到的第三場最嚴重的熱浪。多地爆發火災,正在度假的人群和動物園的動物被緊急轉移,使得高溫成為今天法國各大報刊線上滾動更新內容的熱議話題。國際方面,拜登的中東之行引發熱議,不少報刊紛紛登出措辭激烈的社論。

俄羅斯總統普京近照。
俄羅斯總統普京近照。 © AP - Mikhail Klimentyev攝影
廣告

世界報在社論當中尖銳指出,美國總統拜登在他剛剛結束的中東訪問中積累了一場又一場失望。“這當中不僅有美國前任政府的戰略錯誤,也有拜登本人新添加的戰略錯誤”。這樣一來,“美國在其與俄羅斯和中國等大國的區域對抗當中,姿態更加複雜了”。

經濟類回聲報也在今早發布了一篇社論,題為“西方的孤獨”。當中指出,烏克蘭戰爭加劇了西方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分化,今年七月發生的大事,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

回聲報這篇社論寫道:“西方的影響力正在減弱,這一點無時無刻不在得到凸顯”。美國總統喬拜登周末結束了對中東的訪問,沒能將沙特阿拉伯召集到反俄陣營當中,也絲毫沒能拿到中東的承諾,去增加石油產量,以緩解石油市場的壓力。“而且海灣國家都站在這條陣營上,他們沒有興趣反對莫斯科,而且認為,弗拉基米爾·普京比拜登在尊重沙特領導人方面,一直都做得更好”。

回聲報繼續指出,“西方必須承認其在另一個戰場的重大失敗”,那就是伊朗。因為西方“希望通過恢復由特朗普破壞的核協議,來使伊朗保持在西方的勢力範圍內,但結果卻是伊朗毫不猶豫地投身於弗拉基米爾·普京的懷抱”。“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祝福下,伊朗總統於周二歡迎俄羅斯總統前往德黑蘭,那裡將舉行雙方充滿象徵意義的會晤”。

回聲報這篇社論指出,“如果說克里姆林宮的主人有一個讓人不得不承認的天賦,那就是他懂得如何將新興國家對西方的怨恨利用到極致”。回聲報認為,普京“想讓世界的分化,服務於俄羅斯的偉大復興”。印度、巴西、沙特阿拉伯和南非,還有許許多多發展中國家,它們“顯然不想與西方決裂,但它們表現出的中立性,在本世紀初是不可想象的”。烏克蘭戰爭進一步加劇了這種分化的局面。現在,“除了北美和歐洲,世界上幾乎沒有任何地方還會去譴責俄羅斯的暴行”。

回聲報最後提醒道,“這種反西方陣線正在通過新的結構來實現”,並且預言稱,“有朝一日,這些新的組織可能使聯合國或二十國集團等黯然失色”。例如上海合作組織,“正在取得越來越大的成功,現在覆蓋了世界近一半的人口”。上合組織彙集了大約20個大國,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伊朗。雖然上合組織成員國的利益往往是不同的,有時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但“如果有一件事將他們團結在一起,那就是對西方的這種集體的不信任”。回聲報感慨稱,“我們的價值觀不僅沒有像我們曾經相信的那樣能夠處於上風,令人信服,反而受到了打擊”,“目瞪口呆的我們,成為了世界新秩序的旁觀者”。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