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平壤指責華盛頓在烏克蘭研發生物武器

發表時間:

7月25日星期一出版的法國各報頭版關注的焦點議題各有側重。首先,關於法國西南部吉倫特省大火的消息,繼續吸引媒體密切關注。《費加羅報》報道:持續了10天的大火終於得到控制,絕大多數當地民眾得以返回各自家中,這場大火毀壞了兩萬多公頃森林,雖然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野生動物和植物群損失慘痛;《解放報》突出了消防人員的期盼指出:越來越多的酷暑天氣加劇了火災的發生,甚至在迄今一直倖免於火災的地區也在成倍增加,各方消防人員希望獲得更多的人員配備和必要的設備以更好地應對災難局面;《回聲報》聚焦的話題圍繞法國國民議會議員批准取消公共電視稅等多項措施以提升民眾購買力的消息展開;《十字架報》則重點報道了羅馬教皇出訪加拿大的消息。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俄烏戰爭的話題繼續成為各報集中關注的國際新聞焦點。此外,《費加羅報》報道了平壤指責華盛頓在烏克蘭研發生物武器的消息。今天各報沒有關於中國話題的報道。

俄烏戰爭進入第六個月

俄烏戰爭周日進入第六個月。這場在普京眼中原本只需三天就可結束的戰爭至今卻仍在繼續。為避免世界糧食危機,在安卡拉和聯合國的主持下,莫斯科與基輔本月22日(星期五)簽署了糧食出口協議,然而這項協議達成不足24小時,剛剛帶來的一絲希望便隨着俄羅斯軍隊轟炸黑海糧食出口戰略要地-敖德薩港的炮火聲而破碎。

敖德薩港遭轟炸後,像以往一樣,克里姆林宮否認這次轟炸行動,不過,面對證據,不得不於星期日承認:轟炸了當地的“軍事”基礎設施。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譴責普京經常違反承諾;歐盟外交事務負責人博雷利則在推特上表示:俄羅斯對敖德薩港的轟炸表明“俄羅斯完全無視國際法和所作承諾”。

俄烏糧食出口協議的簽署被視為外交上的一個進展。然而俄羅斯在與烏克蘭簽署了這項協議後的第二天便轟炸了烏克蘭的敖德薩港,對剛剛簽署的糧食出口協議造成打擊。因為黑海最重要的敖德薩港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小麥恢復出口的關鍵。

最近數月來,聯合國為俄烏衝突造成的世界糧食日益嚴重的危機局面拉響警鐘。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周五齣席了俄烏兩國簽署協議的儀式。這項協議的有效期為四個月,屆時如果戰爭仍未結束,可延期。該項協議允許從烏克蘭出口2000萬至2500萬噸穀物,受到國際社會熱切期盼。

俄羅斯與烏克蘭分別為全球第一和第四大小麥出口國。多個地中海國家和非洲國家十分依賴這兩個國家的糧食出口。

平壤指責華盛頓在烏克蘭研發生物武器

朝鮮周日指責美國在烏克蘭製造生物武器,與俄羅斯曾經做出的相關指控相呼應。俄羅斯曾在今年三月指控美國在烏克蘭研製生物武器,當時被聯合國駁回。

《費加羅報》引述朝鮮官方中央通信社(KCNA)周日根據俄羅斯“偵測”到的情況報道指出:華盛頓無視國際條約,在包括烏克蘭在內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許多生物實驗室。

作為莫斯科的盟友,平壤同時指責華盛頓在1950年代朝鮮戰爭期間,是“將人類推入毀滅的生物恐怖主義”的“邪惡製造者”,並發動了“細菌戰”。平壤、北京和莫斯科曾多次作出相同指控,均遭到華盛頓的否認。

俄羅斯在發動對烏克蘭的戰爭後,曾在今年三月指責美國在烏克蘭資助研發生物武器。美國擔心莫斯科利用相關指控的做法來為自身很快在烏克蘭使用此類武器的打算做鋪墊。聯合國負責裁軍事務的副秘書長中滿泉(Izumi Nakamitsu)也曾在三月份表示:聯合國並“不知曉在烏克蘭有任何生物武器計畫”存在。而平壤則在今年二月稱美國的政策是“烏克蘭危機的根源”。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