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歐洲經濟與中國

發表時間:

法國各大報紙都有關注中國方面的消息,《解放報》刊登兩位科學家的分析文章指出俄羅斯,伊朗和中國政府用人臉識別進行威權統治。《回聲報》有多則關於中國方面的消息,法國經濟學家分析歐洲經濟發展是否可以與中國脫鉤。另外中國在剛果大量開發稀有金屬鈷礦,引發當地人不滿。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剪不斷

《回聲報》刊登金融服務集團安聯首席經濟學家呂多維克·蘇布蘭(Ludovic Subran)的文章指出中共20大給習近平加冕,讓他第三次連任,習家軍掌控中共最高權力機構——政治局常委,這向外界發出明確的信息,就是中國的經濟增長,社會繁榮和貿易開放要讓位給政治和社會穩定,國家安全,技術的獨立。

那麼歐洲的企業家們準備或者不得不在國際貿易,金融等領域做出選擇。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美國和歐盟的經濟發展可以沒有中國嗎?

對此經濟學家蘇布蘭表示至少現在無法脫鉤,這主要是因為雖然在過去十多年中國經濟增長開始出現放緩跡象,但是中國依然帶動世界經濟發展,中國有龐大的消費市場。

目前歐洲的情況是在機床,建築,食品和電氣等領域依然大量從中國進口產品,而且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全球經濟對中國製造產品的依賴有明顯增加。

今後是否繼續大量從中國進口商品對於各國來說都是個艱難的選擇, 因此作者建議有多樣化進口渠道,特別是隨着地緣政治局勢的緊張,比如墨西哥,韓國,日本,越南等國顯示出與美國和歐盟有強大商業互補關係的優勢。

現在的情況是在經貿金融等領域競爭加劇,不過在新技術和保護環境方面各國需要緊密的全球合作。

中國與戰略稀有金屬鈷礦

《回聲報》刊登長篇報道剛果生產的鈷佔全球四分之三,稀有金屬鈷主要用於電子產品,是生產電動汽車專業的電池不可缺少的元素,屬於戰略物資。中國多年以來在全球大量購買稀有金屬礦產,中國鎖定了剛果的鈷礦資源,該報寫到在15年的時間裡中國幾乎控制了非洲剛果所有鈷礦山。

最近十多年隨着國際上鈷價格的上漲,中國企業獲益不少,但是在剛果當地一名就職於中國企業的僱員表示中國在剛果開採鈷礦企業不重視勞工法,中國企業曾經承諾僱傭當地人,兩年來50名中國工人增加到2千人,但是沒有僱傭一名剛果人,引發當地人的不滿。

一名非政府人權組織活動人士表示傳統上礦工工作條件已經非常艱苦,隨着中國從2005年加大在剛果投入開採的力度,引發惡性競爭,鈷礦工人工作條件更加惡化。

不過在非政府人權組織發布報告,不斷發生的採礦事故和訴訟案件等壓力下,更多購買鈷礦的跨國集團如大眾汽車等開始審查鈷礦的供應鏈。

人類識別被用於威權統治

法國兩位政治學家在《解放報》刊登分析文章指出,俄羅斯,伊朗和中國等專制政權越來越多用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來控制社會,如在中國試點並開始推行基於人臉識別人工智能的社會信用體系,能夠隨時識別民眾進行評價 。

英國網路服務安全公司最新調查顯示,中國城市屬於世界上監控最密集的城市之首,平均每1千人就有370監控攝像頭,集權政府使用人工智能等尖端技術控制社會。

這兩位科學家呼籲通過法律和獨立機構更好地監管人類識別等新科技也是民主社會需要優先發展的事項。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