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中亞國家轉向中國和西方

發表時間:

法國報紙周一頭版關注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G20峰會,法國學者呼籲進行務實外交來達成協議。關於中國方面的消息有烏克蘭戰爭持續讓中亞國家拉開與俄羅斯的距離,進一步尋求中國和西方支持。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G20峰會

今天法國各大報紙頭版關注於11月15日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G20 峰會,《費加羅報》頭版報道馬克龍總統到達巴厘島,法國呼籲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考慮降溫,不過由於中國,印度以及包括印尼在內的南部國家不直接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行為,因此本屆峰會有關談判會相當艱難。

《解放報》着重報道在巴厘島拜習首次面對面會晤,充滿“新冷戰”色彩,該報寫到在10月打破中共最高領導人接班慣例,進行三連任的總書記習近平出席本屆G20峰會,他與美國總統拜登會談備受關注,如民主台灣的未來,人權,技術,貿易政策以及北京與俄羅斯關係等方面中美存在重大分歧。

該報寫到在東南亞,中國幾乎在所有領域都最具影響力,但在該地區的國家外交政策中美國依然佔據主導地位。

中亞靠近中國

《費加羅報》關注中亞國家與俄羅斯關係,分析指出自從爆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以來,中亞的5個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逐漸與俄羅斯拉開距離,向中國和西方靠近。

該報指出這5個中亞國家目前對俄羅斯依賴程度相當高,儘管這些國家言辭謹慎,他們都在不同程度上顯示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支持,直接或者間接地表示不贊成俄羅斯的入侵行為,表達對俄羅斯的不信任。

該報分析指出習近平在9月中旬分別出訪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明確表示支持這些國家的主權獨立,中亞5國也不斷尋求美國和歐洲的支持。

進行務實外交

《回聲報》刊登法國主頁面經濟和政治學家雅克·阿塔利的分析文章指出最近數月全球領袖們頻繁會晤,從9月聯合國舉行年度常會開始,現在在埃及舉行聯合國第27屆氣候大會,隨後本周在印度尼西亞舉行20國峰會,還有不同的歐洲,非洲和亞洲等地的區域性會議,這些大型國際性會議不僅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來組織,浪費資源,乘坐飛機排放更多溫室氣體,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會議沒有解決問題,那些在攝影機前的發言沒有新意,不同國家的領袖們沒有互相傾聽,也沒有找到真正的協議。

雅克·阿塔利認為這種注重形式的外交非常有害,因為這讓各國領導人相信他們的強大,但事實並非如此。

現在的國際形勢是中國進入自我封閉,曾經充滿創新的美國似乎有走向孤立主義的傾向,俄羅斯被排除在國際外交之外,歐盟還在尋找共同地緣政治願景,因此現在非常需要進行確實的國際間的溝通和協調,因為如新冠疫情,氣候升溫,通貨膨脹,財富的高度集中等是國際性問題是沒有國界的。

作者呼籲有更加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全球性問題,如設想安理會每個月進行一次最高層次的視頻會議,沒有攝影機的現場報道,也不需要有最後聲明,通過相關部門之間的持續工作來尋求妥協,達成協議。

另外《費加羅報》報道在20國峰會召開前的周日,參與本次峰會的24個國家要設立14 億美元的基金,用於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全球性流行病,這筆資金主要由美國,法國,英國,加拿大,中國,澳大利亞和日本支付,但是本屆20國峰會的主辦國印尼認為這筆資金不足,至少需要310億美元。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