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中國放緩抗疫措施

發表時間:

發達的網絡社交平台為青少年帶來巨大風險,專家為此拉響警鐘;關於如何終結生命的話題的全國性大辯論將於本月九日開啟,這場辯論的核心將圍繞如何完善臨終支持框架的議題展開;伊朗持續了近三個月的婦女抗爭運動成績喜人,街頭出現許多婦女甩脫頭巾的畫面,本次運動動員規模空前,大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這是周末版法國各報關注的新聞焦點。另外,中國可能放鬆防疫管控以及如何定位中國的經濟地位,則是關於中國話題的報道。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面對民眾抗議,中國改變抗疫路線

中國多座城市發生反清零政策的示威活動後,面對民眾高漲的不滿情緒,北京打算放鬆對疫情的嚴格管控方式。《費加羅報》、《解放報》和《十字架報》分別對此進行了報道。包括廣東在內的多個地區或城市紛紛解除了已實施數周的封禁措施。當地民眾外出或前往公共場所,無需再必備核酸陰性證明。世界盃轉播一度遭到國家電視台刪減的觀眾席鏡頭,重現電視屏幕。觀眾席鏡頭之所以遭刪減,是為了避免將沒有佩戴口罩的球迷們的畫面呈現在中國電視觀眾眼前,以避免引發更多的不滿。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在會晤到訪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時表示:新冠病毒致命性較低的奧密克戎變異病毒,為中國的防疫措施增加了“靈活性”。據陪同米歇爾一同訪華的歐洲官員披露:在回應歐洲理事會主席關於中國近期的示威活動的問詢時,習近平表示,三年的防疫已讓中國人民“感到沮喪”。

《費加羅報》指出:在釋放出種種可能放鬆對疫情管控跡象的同時,北京正在加緊鎮壓上周末敢於挑戰政府的抗議者。警方正在使用包括通過電話數據進行地理定位、或專家進行面部識別等方式在內的各種現代化手段,追蹤每一位抗議者的行蹤。曾舉行了示威抗議的上海烏魯木齊中路和北京四通橋等場所均受到嚴密的安全措施封鎖,以防止抗議者於周末再次返回。

《解放報》則強調:中國一方面加緊鎮壓,另一方面卻在放緩對疫情的管控。放鬆管控雖然令世界衛生組織感到欣慰,卻也頗令有關方面專家感到擔憂。引發他們擔心的,首先是中國老年人口的疫苗接種率極低,其次則是中國疫苗的保護性遠低於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加上先前免疫力低下。報道引述愛丁堡大學一名教授(Devi Sridhar)本周在《衛報》上刊出的一篇專欄文章內容,發出警告指出:如果中國放棄封禁措施,任由一大波感染爆發,將導致極高的死亡率。並將使本已脆弱的醫療體系不堪重負。

中國發展援助的雙重性

此外,《費加羅報》刊出一篇署名專欄,文章作者對中國究竟是否應繼續被視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地位進行了剖析。背景是在不久前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北京堅持要求繼續將中國列為發展中國家。此一地位令其不必在為較貧窮國家的利益提供新資金的情況下承擔捐助國的角色。

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嗎 ?對此,文章作者寫道: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最重要的是,中國已領先於美國和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商品出口國。在國際舞台上,它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發展援助捐助國之一。但是,中國政府卻不惜一切地堅持保留其發展中國家地位,從而在埃及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引發爭議。

實際上,中國常常會根據不同情況,為自己做出不同的定位:或定位於捐助國,或定位於發展援助的受益國。本次氣候大會討論了發達國家是否應給予最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貧窮國家提供補償的議題。中國代表拒絕提供新的資金,他們堅持認為,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協議,中國仍被視為發展中國家。然而,《京都協議》是25年前制定的。如今的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人均排放量已經趕上歐洲。因此,經濟合作與發展委員會主席認為,中國不應再從這筆新的資金中受益。他表示:鑒於中國的經濟實力,在環境保護方面,中國不能再被視為發展中國家。加上中國自己部署的眾多發展援助,此一地位就更加值得商權。

中國並非新的發展援助捐助國。冷戰時期,它就曾支持了東方集團一邊的非洲國家。2000年代開始,中國越來越多地投資於基礎設施項目。作為回報,它從以南非、博茨瓦納和安哥拉為主的國家換取大量的原材料。2000年以來,接受中國援助的最大受益國是伊拉克、朝鮮、埃塞俄比亞和印度尼西亞。中國還以發展融資的方式提供大筆商業貸款,主要對象則是俄羅斯、委內瑞拉、安哥拉、巴西和哈薩克斯坦。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大爆發以來,中國加大了對口罩供應的援助,甚至包括向政治上的對手提供此一援助。報道引述經濟學者的觀點指出:中國打算通過口罩外交來展示其實力,並重塑其富有責任的大國形象。同時通過此舉轉移世人對其在傳播大流行病中所起作用的注意力。

報道最後指出:無論如何,國際社會應在迎來下一屆氣候大會之前,確立資金的捐助國、資金分配的標準以及資金的受益國。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