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費加羅報:白紙革命喚醒城市青年

發表時間:

1月4日出版的法國各報關注的話題不盡相同:《費加羅報》突出報道了法國房地產價格下滑趨勢;《解放報》和《十字架報》聚焦63名俄羅斯士兵在烏克蘭對瑪維基維卡(Makiivka)地區的導彈襲擊中喪生引發的反響;《回聲報》強調中國遊客雖然在短期內受到衛生防疫限制,但他們重返法國備受期待,因為這意味着巨大的商機;關於中國的其他話題還有:白紙革命帶來的影響;中國對公共外交作出調整;以及北京譴責西方強制檢測中國遊客等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白紙革命帶來希望

《費加羅報》發表長篇報道,揭示了中國敢言的年輕一代,通過反“清零”的抗議示威,為言論自由帶來希望。

該報回顧了許多年輕人在11月發起的白紙運動,甚至勇於呼出要求“習近平下台”的呼聲。雖然這場運動隨後遭到鎮壓,但是北京卻在12月7日突然決定放棄無情的清零戰略。

該報寫道:表面上看,“白紙革命”胎死腹中,卻在一時間內得以使言論獲得了暫時的自由,這是習近平掌權十年,壓制了所有異見之聲以來的一次小小的勝利。它像一道陰影籠罩着中國領導人剛剛開啟的第三個任期。有些人希望它能夠催生其他的類似運動。

在嚴格的審查制度下,大部分民眾並不知曉這場運動,與14億人口相比,它像一滴水一樣微不足道,但是,白紙革命卻足以給大城市的年輕人帶來希望。它標誌着沉默了十年的年輕人意外的政治覺醒,如同2011年短暫的“茉莉花革命”衍生了阿拉伯之春的民主浪潮。年輕人通過走上街頭改變了自己,他們會越加勇敢,對濫用權力則更加敏感。

面對低迷的經濟以及與美國展開較量的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白紙運動是對剛剛開啟第三個任期的習近平的又一場挑戰。

中國似不再採取咄咄逼人的言論

《十字架報》刊出一篇對法國蒙田研究所(l'Institut Montaigne)顧問顧德明(Francois Godement)的專訪,這位專門研究中國及國際問題的專家針對中國最近面臨的經濟困難以及北京的地緣政治前景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顧德明認為:短期內,中國經濟放緩不會產生其對外的經濟和政治影響。但是,從長遠看,人口增長放緩以及勞動力的萎縮定將對其經濟實力產生影響。另外,習近平加強專制管控將阻止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多年來以“戰狼外交”和加強軍事化的對外政策,最終引起的反彈並不僅限於美國。日本決定將國防開支增加一倍;台灣恢復一年兵役制;韓國大力發展軍火工業,包括出口。美國與澳大利亞和英國在印太地區結成軍事同盟。歐洲收緊了貿易政策並加強了對抗中國影響力的策略。

為了應對此一局面,中國最近通過不再採用過分過激的言辭來調整公共外交,任命前駐華盛頓大使秦剛來擔任外交部長。

無論如何,中國將繼續捍衛其經濟利益、領土主張,並為自身利益努力尋求重組世界秩序。

北京譴責對中國遊客實施強制性檢測並威脅報復

此外,中國突然放棄新冠清零政策引發疫情大規模爆發之後,10多個國家紛紛決定對來自中國的航班旅客採取檢測措施,引發中國不滿。《費加羅報》、《解放報》和《回聲報》分別報道了相關消息。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二表示:一些國家實施了僅針對來自中國遊客的入境限制,這種做法“沒有科學依據”,令人“無法接受”。中國有可能根據“對等原則,採取反制措施”不過,報道指出:2020年以來,中國基本上對外國遊客關閉了邊境。近三年來沒有發放旅遊簽證,並在外來人員抵達時實施強制性隔離。這項隔離措施將從本月8日起解除,但抵達人員仍需持有不超過48小時的篩查證明。

《解放報》指出: 最近數周來,在這個壓制所有異議之聲的國家,當局在防疫戰略上作出180度大逆轉,使得病毒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完全不透明的情況下傳播。

法國總理博爾納周二在法國新聞廣播電台(France Info)上表示:法國對來自中國的遊客實施檢測,完全出於保護法國民眾的考量。也有利於監測疫情發展並觀察病毒變異的情況

目前中國各大城市的疫情局勢十分嚴峻。衛生當局認為疫情高峰期已經過去。然而,令人擔憂的是,隨着傳統新年的到來,數百萬人返鄉過年,預計各大城市的疫情將很快波及到醫療服務較少的農村地區。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