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費加羅報:在與俄羅斯靠攏的同時,中國發出“和平”的呼籲

發表時間:

周末版的法國各報刊出多篇載文,對中國公布的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和平方案進行了報道和分析。另外,《費加羅報》一篇發自台北的報道,披露了台灣大選日益逼近,各方加緊外交活動的動向。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整整一周年之際,北京披露了關於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和平”方案。各報分別對此進行了報道。

中國推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和平方案

中國發布的“和平”方案包括12點聲明,北京呼籲俄烏雙方恢復對話,並拒絕訴諸核武器。

《解放報》強調:普京發出核威脅,北京卻明確表示反對任何訴諸核武器的立場。

該報指出:對北京來說,俄烏戰爭是一個十分微妙的話題,因為多年來,它與莫斯科有着牢固的外交和經濟關係,而這種關係因制衡華盛頓的共同利益而得到鞏固。中國重申了“中立”的官方立場,呼籲尊重包括烏克蘭在內的國家主權,同時敦促國際社會考慮莫斯科的安全局勢。

實際上,北京因從未公開批評俄羅斯的入侵行動、反而面對西方制裁多次支持莫斯科的做法,受到來自西方國家越來越大的壓力。

《回聲報》指出:北京推出的和平計畫,是在俄羅斯總統普京剛剛與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舉行會晤、以及西方國家擔心中國可能向俄羅斯提供武器的背景下提出的。

最近數周來,儘管中國一直尋求在烏克蘭衝突中發揮調解作用,但在公布“和平”計畫後,西方表現出更多地是謹慎態度。

《費加羅報》引述分析人士看法指出:中國提出的和平方案不太可能引發一場外交突破。而最近10多天來,王毅對歐洲國家的巡訪曾一度令各方充滿期待。

與拜登和普京本周措辭強硬的演講相比,中國外交在形式上十分謹慎,實際上卻體現了其連續性即:多次嚴正重申其立場,拒絕放棄與俄羅斯的“夥伴”關係。2月23日在聯合國大會要求俄羅斯立即撤軍烏克蘭的一項表決中,中國再次表現出模稜兩可的立場,投了棄權票。

該報在分析北京提出的“和平方案”時表示:面對越來越多的經濟挑戰,以及越來越難以預測的衝突的不斷變化,中國這一溫和的舉措恰恰表明了它的不安和擔憂。俄中兩國雖存有摩擦,卻都在幕後得到解決。

周五發布的和平方案,再次將美國列為衝突的主要肇事方,沒有點名地譴責了美國的“冷戰思維”。

北約秘書長: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沒有太多可信度”

針對北京提出的解決烏克蘭衝突的和平計畫,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周五表達了他的看法認為: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沒有太多可信度”;首先中國沒有譴責對烏克蘭的非法入侵;再有就是在俄羅斯入侵前數天,與其簽署了一項“無上限”的夥伴關係協議。北約秘書長指出:中國提出的“不是一項和平計畫”,而是中國再一次重申其立場。

隨着大選的臨近,台灣處於漩渦中心

此外,台灣下屆大選距今已不足一年時間。競選活動正式展開之前,台灣高層加緊外事活動。美國聯邦眾院議長麥卡錫將在2024年1月總統大選後到訪台灣的消息佔據了2月24日星期五齣版的台灣各大媒體頭條新聞的顯要位置。

《費加羅報》指出:上周末,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率領一個由5名成員組成的代表團對台灣進行了秘密訪問。隨後,代表團成員紛紛敦促美國政府向台灣提供武器,從台灣方面看,面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威脅,台北準備提升國防預算。

隨着選舉日期的臨近,競選活動已經開始。執政的民進黨正在努力爭取獲得美國越來越多的保障,而反對黨-國民黨則打算與中國恢復對話。雙方都在試圖安撫選民,承諾要維護台灣的和平與穩定。

同樣在上周末,一個上海代表團抵達台北,受到市長蔣萬安的迎接。此前,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安東對中國進行了近10天的訪問。

自台灣實行民主化以來,國民黨一直是主張與大陸保持關係的一方。北京則希望能夠影響2024年1月的大選,期盼選民為國民黨候選人投下贊同票。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