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美國低調安排蔡英文與麥卡錫加州歷史性會晤

發表時間:

鑒於日前台灣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過境洛杉磯與美國眾議長麥卡錫會晤以及法國總統馬克龍抵達中國訪問兩大引人關注的事件,6日出版的法國全國性大報均有不少與中國有關的報道。財經報刊«回聲報»關注法國企業謹慎重返中國,也注意到蔡英文與麥卡錫加州會晤的謹慎安排。«解放報»發表短文,介紹馬克龍訪華,試圖爭取中國在重大議題上合作的努力,該報網站也刊登多篇文章,關注蔡英文與美國眾議長的會晤。«十字架報»網站最新文章介紹中方在台海周邊的軍事挑釁動作。該報也刊登文章,回顧近年來引發北京強烈反彈的美台領導人會晤事件。«費加羅報»聚焦法國總統邀請歐盟委員會主席共同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的安排。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美國低調安排蔡英文與麥卡錫加州歷史性會晤

台灣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5日與美國眾議長麥卡錫在加州會晤。«解放報»網站文章介紹台美雙方刻意強調此行不是官方訪問,而是“過境”會談的努力,指出,這次訪問仍然不乏歷史性意義,因為這是自1979年以來,台灣總統與美國政體中第三號人物首次在美國會晤。拜登政府雖然努力低調應對美國國會的作為,淡化蔡英文過境行程的象徵意義,但文章認為,美國對台政策一年來多種信號相互矛盾,令一些專家擔心台海現狀由此受到的影響會推動習近平政權更加好戰。文章也引述台灣一項最新民調指出,多數受訪者認為,美國前眾議長佩洛西去年8月訪問台灣令台灣安全局勢惡化。

«回聲報»網站文章,以“既顯示支持,又不挑釁“來概括這次加州會晤,側重強調美國國會試圖在保持平衡、避免進一步惡化中美關係的努力。文章指出,在去年美國前眾議長訪台引發的外交危機後,這次麥卡錫與蔡英文的會談安排努力為緊張關係降溫,將地點選擇在美國,而不是台灣。文章引述一家美國智庫(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專家Eric Sayers在推特平台上的評論指出,麥卡錫巧妙地既凸出台灣,並提升美台關係級別,又沒有刻意凸出自己或針對中國。這篇文章特別介紹了美國向台灣提供國防軍備的努力。

«十字架報»針對這次會晤回顧指出,自1979年美國卡特總統中斷與台灣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後,一直到2002年才有台灣司法部長陳定南到訪華盛頓,與美國司法部長會談。文章將2020年美國衛生部長對台灣的歷史性訪問稱作是一次褒獎台灣有效控制新冠疫情的訪問。在佩洛西20228月訪台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曾在20211月與蔡英文會談,但這次原本為去台灣的實地官方訪問因為新冠疫情反彈,而改為視訊會談。

法國在華企業面對諸多不確定因素

法國總統馬克龍6日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回聲報»報道側重在地緣政治緊張關係以及中國市場准入障礙重重令法國企業面對的局面。中國政府近期頻頻向跨國企業發出積極信號,文章引述一名在華歐洲企業老闆指出,發出信號還不夠,需要有行動。一名外交官也向該報指出,現在的形勢與2019年不同,與中國關係緊張的因素增多了。文章寫道,短期內,中國居民消費仍然無法接力成為公共投資和出口之外的增長引擎。中期來看,中共加強對經濟的控制,以及地緣關係緊張都增添不確定性。歐盟在華商會負責人表示,歐洲企業不會離開中國市場,但在中國投資變得越來越複雜,企業必須密切關注地緣政治走向和制裁。該報也另外刊登文章,強調法國在對華貿易20年來不斷擴大的逆差。

«解放報»的報道凸出馬克龍執意要推動中國在諸多議題上發揮作用的努力。烏克蘭戰爭是他此行重要議題。報道指出,馬克龍一方面強調中國很在意聯合國憲章,另一方面表示,向入侵者提供任何幫助都會因此被看作是違背國際法行為的幫兇。不過,馬克龍並沒有發出威脅。蔡英文與麥卡錫會晤使得台灣議題也成為此行關注焦點。中國會做出何種反應?法國代表團是否會提前離去?文章指出,這些未知數籠罩馬克龍與習近平在北京的會晤,但法國不想介入這場危機。

馬克龍與馮德萊恩北京唱雙簧

馬克龍此行邀請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同行。«費加羅報»文章將這種安排比喻成一種雙簧,認為馮德萊恩在此行中扮演了惡人角色。她周四剛抵達北京,中國一家親官方報紙就指責她不懷好意,呼籲馬克龍走當年戴高樂加劇的路線,讓歐洲擺脫跨大西洋合作的掣肘。而馬克龍也立即向中方表態,反對任何集團或陣營之間的對抗邏輯。文章認為,馬克龍與馮德萊恩不同調暴露出歐洲在不同路線選擇間的意見分歧,一方面有烏克蘭戰爭強化了的跨大西洋合作以及對中國威脅的警惕,另一方面,法國和德國也試圖避免與中國這個重要的貿易夥伴脫鉤。這種不同調代表着如何面對一個在國際舞台越來越有影響的政權的兩種外交策略。文章引述一名熟悉中國事務的人士指出,馮德萊恩的立場很現實。中國人不喜歡,但歐洲政治人物的工作不是去討人喜歡,而是要面對現實。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