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中國譴責媒體“惡意”炒作秦剛事件

發表時間:

7月28日出版的法國各報開篇新聞各有側重:《費加羅報》和《解放報》紛紛聚焦尼日爾的政局,在這個地處西非的國家,發動政變的一批軍人扣押了總統巴祖姆,他們在周四得到了該國軍方的支持,尼日爾是該地區2020年以來第三個發生政變的國家;《十字架報》突出報道了美國昂貴的醫療費用:近二分之一的美國人為看病而舉債,但相關話題卻很少在政治辯論中被提及;《回聲報》關注創下2001年以來最高記錄的歐元區銀行存款利率;《人道報》則以地中海多國大火的話題為頭版新聞重點。此外,中國外長秦剛被免職的相關消息,繼續受到法國媒體關注。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中國揭露媒體對秦剛事件“惡意”炒作

《費加羅報》報道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反對媒體對秦剛事件“惡意”炒作的消息。

距最後一次公開露面一個月後,上任僅200多天的中國外長秦剛周二突然被免職,原因不明。這項決定宣布之前,關於秦剛的下落一直傳言不斷。目前,秦剛已被免職,但中方並未給出任何理由,而外交部則迴避國際媒體的提問。

7月27日星期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上再次被問及有關秦剛的話題以及針對中國缺乏透明度的問題時,毛寧回應說:中國反對在此一事件上的“惡意”炒作。

秦剛被免職,其前任王毅接替外長職務。外交部網站上關於秦剛的所有信息均被刪除。與他的外交活動相關文章的鏈接則顯示:該頁面已“不存在或已被刪除”。

分析人士認為:所有涉及秦剛的內容均遭刪除表明:這位外交官已經失寵。

經驗豐富的外交官王毅重返第一線

十字架報》刊出一篇人物特寫,介紹了重返外交第一線的王毅。報道指出:在秦剛被解職後,忠於共產黨路線的王毅重返外長崗位。秦剛離去,放佛他從未存在過:他擔任中國外交部長的所有跡象都被抹去。而經驗豐富的外交官王毅則重返他曾經擔任了十年的外長崗位。

2022年12月底,秦剛履新,69歲的王毅辭去外長職務,轉而擔任黨內級別最高的外交政策負責人,成為最高外交官。王毅本周以此身份前往南非,參加了在約翰內斯堡舉行的金磚國家集團會議。

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外交官,王毅是一個令人放心的人物,他應該可以給外交部帶來穩定。一個月來,外交部因秦剛的失蹤而陷入困惑,秦剛與習近平關係密切。王毅的回歸釋放出的信號是:中國的外交政策將保持不變。

王毅出身卑微,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和動蕩的政治時期(1966-1976),期間他被派往遙遠的黑龍江省從事體力勞動。後來進入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學習日語,並對外交產生了興趣。他的職業生涯得益於其岳父。他的岳父曾為周恩來的主要外交政策顧問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位重要人物。

王毅曾在1989至1994年在東京擔任外交官,十年後(2004至2007年)返回東京出任中國駐日大使。

回到北京後,出任外交部副部長,以及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

2013年習近平掌權後,王毅被任命為外交部長,開啟了更加自信的新的外交政策。2018年,王毅成為“國務委員”,這一頭銜使他在複雜的政治等級制度中獲得高於內閣成員的地位。

馬克龍再次瞄準中國,未指名地譴責大洋洲的新帝國主義

此外,《解放報》報道了法國總統再次沒有點名地譴責中國的擴張野心的消息。

法國總統首次到訪大洋洲島國瓦努阿圖並發表講話,馬克龍承認法國在瓦努阿圖的殖民歷史,基於這段歷史,法國總統試圖說明法國應該成為該地區平衡勢力的選項之一。他還譴責多個太平洋國家威脅主權的大國邏輯”並揭露大洋洲的“新帝國主義”。

報道指出:中國在這一地區的野心日益膨脹,美國也正在試圖與之抗衡。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