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回聲報:中國又一位大老闆神秘失蹤

發表時間:

回聲報在國際版刊登文章,介紹了中國的又一位企業大老闆的神秘失蹤,這裡涉及的是中國銅行業進口商邁科金屬公司的創始人何金碧。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回聲報指出,何金碧並不為公眾所知,但他卻是中國工業界的關鍵人物。他的貿易公司 "邁科金屬國際 "成立於 1993 年,在疫情爆發之前,該公司進口了中國近四分之一的銅。該公司至少在一天前與其創始人失去了聯絡。

據彭博社引述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何金碧已被警方逮捕,並被帶往陝西老家接受訊問。雖然他被捕的原因尚不清楚,但該集團陷入財務困境可能是一大因素。

報道介紹說,該集團通過進口巴西以及智利的銅發家之後,由在 2010 年代投資酒店和商業中心涉足房地產行業。但在整個疫情期間,這些項目一直處於空置狀態,使該集團的財務狀況受陷入嚴重危機。

由於缺乏資金,包括必和必拓和智利 Codelco 公司在內的一些礦業公司決定停止與 邁科金屬公司(Maike) 的交易,導致邁科集團的銅貿易業務目前幾乎處於停滯狀態。

債務纏身、現金短缺的 邁科集團試圖 重組其集團和債務。邁科不盡債務纏身,而且已經開始官司纏身,荷蘭國際金融集團 ING 銀行已經就涉及邁科金屬的銅交易糾紛起訴中國工商銀行,索賠 1.7 億美元。

回聲報進一步評論說,近年來,中國大型集團的老闆消失幾天甚至幾個月的情況屢見不鮮,尤其是當他們的商業帝國開始搖搖欲墜時。他們中包括恆大集團董事長、億萬富翁許家印上月被軟禁。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和首席執行官譚向東從 2021 年起一直被拘押至今。

哈馬斯以人質加於勒索 以色列處境兩難

法國各大早報再度聚焦巴以新一輪衝突,不過,各報的側重點不盡相同。費加羅報聚焦巴哈馬斯組織的勒索計畫,試圖將劫持的以色列人質作為籌碼迫使以色列釋放遭到關押的4500多名巴勒斯坦囚犯,2011年,在交換被巴勒斯坦劫持的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德時,以色列方面已經同巴方就人質獲釋的代價達成一致。鑒於此番被劫持的人質中帶有來自法國等其他國家的人質,估計人質獲釋的代價將會更加高昂。西方政府必將呼籲將保護人質的生命作為首要任務,這也是哈馬斯所下的賭注,哈馬斯聲稱以色列每轟炸加沙的一座大樓,就會斬首一名人質,不過,到目前為止,以色列方面似乎決議要將加沙夷為平地。

左翼解放報則強調以色列政府的兩難處境,該報社論文章評論說,以色列無視來自加沙方面的警告繼續展開大規模的轟炸,而對以色列人來說,解救人質的生命無疑應該時當務之急。不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似乎已經別無選擇,以色列國民對在安全防衛上的失策已經時忍無可忍,內塔尼亞胡因此不得不做出強勢的回應。解放報認為以色列軍方似乎正在準備以地面戰爭的方式來解救人質,類似軍事行動必將導致大量的人員傷亡,再加上被劫持的人質至少來自22個國家,這就進一步加大了救援的困難。解放報最後感嘆說,令人遺憾的是衝突之外的國家只有直接涉及到本國國民時才會有清楚的記憶。

天主教的十字架報則呼籲以色列在展開軍事復仇行動的時還必須遵守聯合國的相關法律。十字架報社論文章指出,以色列正準備入侵加沙,以回應哈馬斯發動的前所未有的攻擊。以色列政府宣稱其目標是 要"摧毀 "哈馬斯組織。

據專家評估,以色列計畫採取海陸空三方軍事行動,密集火力打擊哈馬斯的指揮中心。然後,利用裝甲車和步兵發動地面攻勢,消滅哈馬斯士兵和戰爭基礎設施。戰鬥可能會持續數周。

上述前景讓加沙地帶的居民感到恐懼,也讓國際社會倍感擔憂。作為人質,加沙居民將陷入一場他們並不希望發生的戰火之中。

聯合國已經在呼籲避免 "集體懲罰"。十字架報呼籲聯合國安理會儘快採取行動以緩解局勢。

財經報紙回聲報聚焦歐盟就巴以新一輪衝突 的表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站在以色列的一邊。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