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從"我是查理"到"真主至大"

發表時間:

今天是2023年10月21日星期六,歡迎收聽本期法國報紙摘要。在線上刊發的法國主流報刊中,哈馬斯和以色列之戰仍然是重中之重。各大報均在社論、分析版面大篇幅刊登該區域局勢走向。

10月19日的巴黎共和國廣場,聲援巴勒斯坦的示威者。
10月19日的巴黎共和國廣場,聲援巴勒斯坦的示威者。 © REUTERS - BENOIT TESSIER攝影
廣告

費加羅報在一篇社論中關注了巴黎共和國廣場聲援巴勒斯坦遊行期間出現的“真主至大”的口號。這篇社論題為“從‘我是查理’到‘真主至大’”,當中認為,“在巴黎的象徵性地點之一,共和國廣場,數百名示威者高呼着伊斯蘭教的征服性口號‘真主至大’。幾天前,殺害教師貝爾納的兇手行兇前就是呼喊的這個口號。8年前,人們來到共和國廣場,舉着‘我是查理’的標語;8年過去了,人們來到同樣的地點,卻呼喊着‘真主至大’”。

費加羅報這篇社論指出,“這場征服欲滿滿的不體面的場景,正是法國國家不斷弱化,近半個世紀以來移民亂象暴增,空氣中飄蕩着伊斯蘭教化的氣息,極左翼鼓脹的革命慾望的寫照”。費加羅報認為,“法國天真而憤世嫉俗的精英們認為,暴力而複雜的人類可以變成包容一切的愛心熊,這種盲目的樂觀把法國變成了一隻炸藥桶”。“‘真主至大’,短短幾個字,足以總結我們面臨的唯一威脅,我們需要鬥爭到底”。

經濟類回聲報認為,10月7日戰爭爆發後,世界已經可畫分為三大陣營:首先是明確譴責以色列遭受的恐怖襲擊的西方國家;其次是大約20個支持這些襲擊的國家;再次是絕大多數出於各種各樣的緣由保持中立的國家。“我們的這顆星球出現了一條裂隙,也顯現出了真的面目”。

回聲報指出,本次西方陣營在譴責哈馬斯對以色列的襲擊上聲調一致,甚至匈牙利也未缺席。“布魯塞爾出現的混亂已經是一種日常現象,對巴勒斯坦援助的暫停等引發的歐盟內部分歧對這一堡壘在此問題上的立場團結未構成重大威脅。這些國家與數十個非洲國家、幾個拉丁美洲國家、印度等,佔據世界上約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軍力、財力、科技能力等方面均不差。雖然這一團體並不都與以色列,尤其是並不都和內塔尼亞胡交好,但它們均對哈馬斯所代表的威脅尤其敏感,並在哈馬斯身上看到了可能會點燃自己國家族裔問題、點燃近東這個能源富饒之地混戰的潛能”。

“第二個立場集團明確支持哈馬斯“一切形式”的行動,認為只要是“抵抗猶太復國主義佔領的行動”,“只要是針對以色列”,那麼“例如割斷嬰兒喉嚨、強姦女人、冷血處決平民等暴行都是可以接受的”。 回聲報指出,這一集團似乎並不在意哈馬斯更多是去尋求建立伊斯蘭獨裁政權,而不是捍衛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權利。這一立場集團包括大約二十個國家,包括兩個法國前殖民地。它們約佔世界人口的5%和GDP的2.5%。除了拉丁美洲三個根本上“反美”國家外,還包括中東、馬格裡布和東南亞的一些穆斯林國家。

回聲報認為,“第三個集團選擇了中立,或者換言之,選擇了漠視”。這些國家彙聚了世界上至少分之二的人類,包括許多正在與以色列走向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以色列的盟友土耳其、俄羅斯、中國、南非、巴西等。它們將哈馬斯與以色列“各打一耙”,“在呼籲緩和衝突,譴責恐怖主義這些辭藻的掩護下,念着潛台詞很多、或者語焉不詳的新聞稿”。尤其是其中的“中國和俄羅斯尋求保持制衡大國的地位,換言之,就是火中取栗”。

回聲報重點談及中俄立場,認為“俄羅斯雖然被認為是以色列的朋友,但其立場卻受到哈馬斯的歡迎。 “自入侵烏克蘭以來,俄羅斯反對西方的一切,無論這對其是否有用。而中國持謹慎態度,中國本次對近東的解讀,相當於第一次石油危機時西方的解讀,即只計算其能源供應的安全性”。回聲報引述專家觀點總結認為,“對於保持沉默或不選邊站的這類國家,我們可以用‘這不是他們的戰爭’來總結它們的立場,或者理解為,這些國家對於“面對普羅大眾,以色列是殖民國家”這種論調更為敏感。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