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旨在緩解緊張局勢的習拜會

發表時間:

中美兩國領導人會晤在即,引發法國媒體關注,多份日報從不同角度分析了習近平與拜登在舊金山舉行峰會的意義以及兩國關係的發展前景。這次會晤為一年來的首次,為改善兩國關係確立的目標並非雄心勃勃,各方的期盼也有一定限度。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具有象徵意義的習拜會

《費加羅報》刊出兩篇報道。該報首先引述專家觀點指出:兩國首腦希望通過會晤表達他們不希望看到中美之間對峙繼續惡化的共同關切。這是一次非常具有象徵意義的會晤,其目的是穩定、而不是改善兩國關係,因為兩國在諸多問題上仍各自保持強硬立場。

雙方討論中有可能取得進展的話題之一,是恢復兩國定期舉行的軍事交流。習近平則是在國內經濟放緩、民族主義強化的緊張背景下,懷揣謹慎的野心以及不可言說的動機前往加州的。習近平打算通過此行表明:他在勇敢地捍衛復興中的中國的利益。

華盛頓希望重建兩國“健康”的經濟關係

《費加羅報》的另外一篇報道,揭示了中美兩國貿易關係的走向。習拜會前夕,美國方面表示,希望重建兩國“健康“的經濟關係。美國商務部長周五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會晤後表示:經濟脫鉤將損害兩國利益,並對世界產生不穩定影響。

儘管白宮試圖恢復與北京溝通,尤其是針對富有爭議的話題成立了經濟和金融工作小組。但沒有人相信:本周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將給中美兩國帶來重大商機。

拜登與習近平聯合掃雷行動

《十字架報》刊出“拜登與習近平聯合掃雷行動”的報道標題。 該報分析道:華盛頓的目的是盡量減少與其經濟和軍事勢力崛起引發的相關危險。華盛頓希望恢復與中國因美國前眾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而中斷的兩國軍事通訊,目的則是避免在太平洋地區軍演引發誤解。但這並不意味着美國會消除對中國-這個既被視為夥伴,又被視為威脅的亞洲巨人的矛盾心理。

儘管兩國有着密切的經濟聯繫,但拜登政府仍未取消前總統特朗普任期內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的措施。另外,出於對中國擴張主義的擔憂,華盛頓對美國技術產品對華出口實施限制性措施。

從中國角度看,根據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的說法: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會晤是“為了結束兩國關係的惡化”。中國願與美國加強各層級的溝通對話,妥善處理分歧,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報道認為:經過數月對美國使用尖酸刻薄的話語之後,這一根本性的變化揭示了北京希望在國際上採用更加友好的新戰略。恰如幾位分析人士所指:在本月初與澳大利亞實現了驚人的和解之後,中國似乎更多的是使用胡蘿卜,而不是大棒。

在習拜對決陰影下,亞太國家希望發展貿易減少地緣政治影響

此外,《回聲報》也載文,報道了亞太地區國家希望中美緩解兩國關係以推動該地區的經濟發展。

報道指出:北京與華盛頓之間不斷加劇的緊張局勢,令亞太經合組織國家的經濟增長受到影響。2024年,該地區的經濟增長將下降,而美國卻不願批准一項能夠安撫該地區合作夥伴的貿易協定。雖然周三在舊金山舉行的習拜會受到亞太地區所有國家的歡迎,卻很少有人相信這次會晤能夠緩解影響該地區經濟增長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成員國,人口達30億,佔全球經濟活動60%以上。亞太經合組織專家卡洛斯-栗山(Carlos Kuriyam)在談到該地區的經濟增長時表示:繼今年增長3.3%之後,2024以及隨後數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可能僅為2.8%。明年該地區的增長將低於世界其他地區。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高利率以及氣候變化引起的農業轉型是經濟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但該地區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負面影響,特別是華盛頓與北京之間關係的惡化尤為引發擔憂。這名專家認為:美中之間關係的穩定將被該地區視為有利於各方的雙贏局面。令人憂慮的是:貿易壁壘和地緣經濟的分裂加劇。就目前而言,儘管對敏感技術出口實施限制措施(尤其是半導體),但中美之間的直接貿易仍然很高,2022年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但在2023年的第一季度,亞太經合組織內部的商品貿易無論在價值上,還是在數量上都出現了下降。

為了重振貿易,同時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亞洲各國政府正在敦促華盛頓為它們提供更為有利的商業框架。

但美國仍然不願批准與已經通過“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聯繫在一起的亞洲夥伴建立一個大型自由貿易區,在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期,美國正式退出該協定。

為了安撫合作夥伴並展示美國對亞洲經濟所作承諾,拜登政府去年提議創立“印-太經濟框架”(Ipef)。這項協議缺乏雄心,僅表示共享一套可能促進美國與其他13個國家(澳大利亞、文萊、斐濟、印度、印尼、日本、馬來西亞、新西蘭、菲律賓、新加坡、韓國、泰國和越南)貿易的標準,而沒有承諾任何進入美國市場的特權。

周一晚間,美國財長部長耶倫在與亞太經合組織財長舉行會晤後坦誠:“印-太經濟框架”協議以取得重大進展,但仍有一些”剩餘問題“有待進一步談判。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