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拜習會中國顯示包容姿態

發表時間:

法國媒體連日來不斷對中美舊金山峰會加以報道與評論,法國報道亞洲新聞的網站Asialyst就此議題刊登長篇分析文章,標題是:拜習會中國暫時顯示包容姿態,文章的作者是法新社前駐北京記者Pierre Antoine Donnet,他的中文名字叫董尼德。董尼德在文章中指出,中國主席習近平來到舊金山,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會見了美國總統拜登,並展示了與美國合作的新意願。中國領導人採取了一種新的基調,與他之前對美國所展示的咄咄逼人和頑固不化的立場形成了鮮明對比。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雖然觀察家們並不期待此次峰會能夠帶來什麼重大的突破,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但是,中國對美國的立場確實已經發生明顯變化:習近平的言論和和解態度似乎表明,中國政府希望恢復與華盛頓的關係,即使不是真正的緩和,至少也要平靜鬆弛下來。

作為例證,董尼德引述日本《日經亞洲》日報編輯 Shin Nakayama 指出,習近平在周三的一系列峰會上始終都面帶着燦爛的笑容[......]。這同2014年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的場面大不相同,習近平當時在會見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不僅姍姍來遲,而且態度也極不友好,與安倍握手時都沒有正視對方。而此番,面對安倍晉三的繼任者岸田文雄,習近平的態度與語氣都截然不同。習近平面帶微笑地會見了岸田文雄。兩人宣稱中日兩國擁有共同的經濟利益,並重申兩國存在 "互利戰略關係",需要賦予其 "新的內涵"。"

作者提問道,造成上述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呢?或許是因為中國的經濟不景氣,使習近平覺得與拜登會面至關重要。但是,他也認為,無論中國政府這次採取了怎樣的和解策略,沒人能指望中美關係會很快得到改善。

文章進一步分析指出,儘管美方並沒有在實質問題上獲得任何新的承諾,但中方接受美方提出的多項要求,這就足以說明北京方面的明顯善意。比如說,北京同意恢復中美軍事對話,而且事實上,在峰會召開之前,中美雙方已經啟動上述對話,上周,中美兩國軍事官員多年來首次在華盛頓會面,就核武問題展開對話。中國的立場與俄羅斯的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因為普京近日宣布,俄羅斯將退出核不擴散 協議。

台灣問題是此次峰會的焦點議題,如果說美方再度重申了一個中國政策,並且明確表示反對台灣獨立的話,拜登總統在對台軍售問題上並沒有習近平的要求。

此外,兩國總統還商定了在緊急情況下通過電話直接對話的原則。

但是,作者認為如果說此次峰會可以說是拜登與習近平之間的破冰之會的話,要改善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似乎還為時過早,因為兩國在經濟、軍事、地緣戰略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競爭仍在繼續。文章引述觀察家指出,如果說在過去四個月,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溝通有了真正顯著的改善,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有關。峰會之後,這一積極的勢頭是否會繼續?這是一個巨大的疑問。因為,面對明年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拜登不得不繼續採取強硬的立場,這就是為什麼在記者會上當被問及是否仍然認為習近平是獨裁者時,拜登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是的,他是獨裁者。他是一個獨裁者,因為他是一個共產主義國家的領導人,而這個國家的政府運作方式與我們完全不同。”北京迅速對此做出反應,表示 "強烈反對 "這種言論,但並沒有提到拜登的名字。

當然,作者也指出,拜習會在打擊分太尼走私以及人工智能合作領域達成了一些積極的共識,不過,這些共識還有待於具體的落實。

最後,作者總結說,事實上習近平在此番舊金山談判中處於弱勢,中國經濟形勢非常令人擔憂,國內生產總值空前下降,青年失業率創歷史新高,人口結構急劇下降,更重要的是,西方投資者大量撤出中國,中國的出口也在下降,資本外逃似乎達到了歷史最高點。這一切都顯示中國及其未來發展仍然嚴重依賴於西方。而且,中南海似乎已經意識到,中國目前很難指望拜登做出任何真正的讓步,現在必須等待 2024 年 11 月的總統選舉結果。而如果特朗普重新掌權,特朗普多次表示主張美國脫離世界舞台,這對中國和俄羅斯來說都是求之不得。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