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中國和西方的科技戰: 一場全方位的戰爭

發表時間:

標註為12月2號和3號周末版的法國報紙頭版關注點各不同,左派《解放報》聚焦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戰爭,着重點是分析總統馬克龍的外交政策,內頁刊登長文細數了法國多任總統的外交政策,尤其是處理中東問題的方式,並探討馬克龍的多變如何破壞法國的外交傳統;右派《費加羅》報頭版重點關注社會議題,指出無處不在的多媒體電子屏幕對兒童帶來的“教育災難”;經濟類《回聲報》頭版關注與正在迪拜聯舉行的聯合國第28屆氣候大會,相關標題為化石燃料之爭。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各報中國的話題不多,《回聲報》在論壇版的一篇文章,關注了中國和西方之間的科技戰,將其稱之為“一場全方位的戰爭”。

該文章指出,美國和歐洲正在與中國展開一場無情的經濟戰爭,試圖延緩中國不可阻擋的崛起。作者伊夫-馬特爾(Yves Maître)分析說,面對這種阻力,中國政權似乎寄希望於其技術進步。

文章引述澳大利亞智庫 ASPI 關於大國掌握關鍵技術情況的報告結論,即被認定為具有戰略意義的 44 個技術領域中,中國在 37 個領域位居第一。在這場經濟戰爭中,技術是中國的重要資產。今年夏天,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宣布正在開發 7 納米芯片組,這是中國在技術方面趕超西方的一個強烈信號。作者指出,雖然 3 納米尖端技術對中國來說仍然是一個非常遙遠的目標,但中國應該可以在未來兩三年內生產出 5 納米芯片。中國正加大在這一領域的投資力度,一家國家基金今年向一家存儲芯片公司注資 20 億美元,目標是到 2027 年本地市場規模達到 2,380 億美元。

文章說,雖然在人工智能領域可獲得的信息很少,但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現在正與美國展開平等競爭。2017 年,中國為自己設定了到 2030 年成為世界領先的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的目標。中國專家李開復在《人工智能--歷史上最偉大的突變》一書中解釋說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抄襲文化的結合,使中國得以迅速趕超。而與西方國家的謹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種速度往往會損害隱私。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似乎專註於自動駕駛汽車等專業應用,而不是廣泛的人工智能,如 Chat GPT。. 中國科技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組成BATX,與美國的五大科技巨頭 GAFAM在美國 一樣,主宰着中國科技版圖。這些巨頭被鼓勵先鞏固國內市場的地位,然後再向國外進軍。抖音海外版TikTok 成功地實現了自我輸出,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甚至被西方監管機構視為嚴重威脅。

而儘管創新是由技術驅動的,但它首先是由用戶,尤其是年輕一代驅動的。哪裡有快速增長的人口?——非洲。中國的科技巨頭在那裡大展拳腳。文章作者認為,通過成為全球技術應用的先鋒,非洲可以成為中國躲避西方列強阻礙的王牌。

基辛格:現實政治外交“魔術師”

《回聲報》周末版上刊登文章分析本周三去世的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稱他不僅是“現實政治”和“外交魔術師“,也是美國獨特特殊主義的象徵。

文章認為,基辛格這位德國猶太後裔為逃離納粹而前去美國,經過傳奇般的經歷成為世界眼中“最後一位偉大的外交家”,從越南、中國到中東,而且在拉丁美洲軍事獨裁和政變中施加美國影響。但他是一個頗具爭議性、充滿爭議且充滿神秘色彩的人物,也是二戰後政治和國際關係的偉大思想家之一,塑造了幾十年來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文章回顧在1969 年,基辛格被任命為理查德·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隨後又於 1973 年擔任國務卿,直到 1977 年 1 月尼克松辭職後,由傑拉爾德·福特 (Gerald Ford) 擔任總統。基辛格成為理查德·尼克松總統兩項最偉大成就的締造者:通過乒乓外交向中國開放和結束越南戰爭。1973 年 1 月《巴黎協定》簽署後,他和越南談判代表黎德壽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黎德壽拒絕了這一獎項,因為“和平沒有保障”。頒和平獎給基辛格受到了嚴厲批評,因為他和尼克松都被指控延長越南戰爭,特別是在柬埔寨發動了大規模轟炸。

也是基辛格進一步激發了與蘇聯的緩和政策,並締結了兩國第一份限制核武器協議(SALT 1)。他的另一個特點是某種反對共產主義的模糊性,但文章沒有對這一點進行更加詳細的闡述。

文章指出,基辛格在歷史上留下了他在拉丁美洲和軍事獨裁的禿鷹計畫中所扮角色的模糊遺產。但他去世給國際舞台留下了巨大的空白,目前烏克蘭戰爭、哈馬斯和以色列之間的戰爭、全球變暖和其他不斷變化的因素之間的不穩定日益加劇,但基辛格沒有繼承人。

法國政府關注屏幕對教育的負面影響

《費加羅》報頭版關注數碼電子產品屏幕給兒童教育造成的負面影響。根據一項研究 顯示,青少年過度暴露在屏幕前造成認知障礙、也對學習造成負面影響——這個問題也引起法國政府最高層的關注。數碼產品在生活中無所不在,政府已經注意到其對兒童和青少年的教育的傷害。從中國到瑞典政府最高層已經就預防青少年接觸數碼產品問題做出了決定;美國總統喬-拜登本人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責科技巨頭 "向兒童提供威脅其心理健康和安全的內容"。法國總統在此問題上也將有所作為,總統將在聖誕節前 "採取一項重大舉措"。其目的是達成科學共識和理論,確定幼兒和學校政策,並對內容進行監管。幼兒認知發展遲緩、沉迷社交網站、接觸色情、網絡欺凌、圖像和數據保護......圍繞屏幕使用的問題不斷增多。多位部長已經着手處理這一問題。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