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北京厭惡的台灣新任副總統-蕭美琴

發表時間:

法國新總理阿塔爾組建新內閣五天後,總統馬克龍周二舉行新聞發布會,揭示了未來五年任期的大政方針;2023年法國出生率首次降至70萬以下,跌至二戰以來最低水平;受到四項刑事指控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愛荷華州黨團會議的黨內投票中,以過半支持率取得壓倒性勝利,拉開了共和黨初選的序幕;這是1月17日出版的法國各大日報突出的國內和國際新聞焦點。另外,《費加羅報》刊出報道,聚焦台灣本次大選中的焦點人物之一-台灣副總統蕭美琴;該報也報道了馬爾代夫新總統與中國靠攏,排斥印度的情況。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蕭美琴:台灣政壇的又一位非凡女性

台灣總統大選落下帷幕,與賴清德一起贏得大選的台灣副總統蕭美琴正式步入政治前台。《費加羅報》刊出特寫,介紹了蕭美琴的成長曆程、勾勒了這位不凡女性的人物性格以及她將在台灣政治生活中發揮的作用。

現年52歲的蕭美琴出生於日本,父親是台灣牧師,母親是美國音樂老師,她在台灣度過童年,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即將進入高中時,隨全家一起遷到美國新澤西州的蒙特克萊爾,就讀於歐柏林學院,之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政治學碩士學位。

她在美國加入民進黨後於九十年代末返回台灣,陸續在民進黨內擔任要職及台灣立法委員,逐漸在台灣政壇暫露頭角。

2000年,蕭美琴獲總統任命出任台灣駐美代表。期間,面對中國咄咄逼人的“戰狼”外交,她將自己稱為“戰貓”。

蕭美琴性格剛毅,堅定地捍衛台灣地位。在民進黨內,沒有人敢於跨越正式宣布台灣獨立的紅線的情況下,她是一位激進人物,兩次被列入受到北京制裁的人物名單之列。她的言辭概括了台灣民眾面對中國的怨恨情緒。報道引述美國西肯塔基大學政治學教授、台灣問題專家芮宗泰(Timothy S. Rich)的觀點指出:蕭美琴的立場將助長台灣人日益增長的認同台灣人身份(而非中國人)的趨勢。她的勝利再一次凸顯了台灣與中國正在漸行漸遠的現實。她將以副總統的身份,將賴清德所缺乏的在華盛頓的寶貴人脈帶入政府。另外,面對習近平2022年組建的全部由男性組成的最高權力機構,蕭美琴成為蔡英文之後的又一位代表女性發聲的領導人物,她的當選是對北京的又一次嘲諷。

報道指出:與賴清德相比,蕭美琴更具戰鬥力,她的作用是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重回民進黨,並彌補蔡英文關於增加工資和抑制通脹等未能兌現的承諾所留下的遺憾。

在與美國的關係問題上,雖然短期內不能改變美國的對台立場,但雙方的非官方關係發展到如今的地步,應主要歸功於蕭美琴。實際上,發展非官方關係符合雙方利益,並為台灣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制定了模式:台灣可以獲得國際支持,特別是在提供武器裝備方面。而蕭美琴的上台可能會進一步鞏固此一趨勢。

馬爾代夫選擇走中國路線,與印度對峙

另外,《費加羅報》在一篇報道中,揭示了印度洋島國馬爾代夫新總統選擇走中國路線,排斥印度的情況。顯示了馬爾代夫在中印兩國為爭奪在印度洋上的影響力而展開的激烈競爭中的重新選邊。

去年9月在大選中獲勝的穆罕默德-穆伊祖(Mohamed Muizzu)1月14日宣布,要求印度軍隊在3月中旬之前全部撤離該島。

穆伊祖打算調整馬爾代夫對華外交方向。2000年以來,北京加緊在馬爾代夫群島上的存在,首先通過大批度假人員的湧入而凸顯其影響力。這對異常依賴旅遊的馬爾代夫來說,可謂是一大福音。另外中國在馬爾代夫大興基礎設施建設:擴建馬累機場、興建連接首都與機場之間的大橋。。。期間,雖然貪腐事件導致前總統阿卜杜拉-亞明在2018年下台,易卜拉欣-薩利赫的上台一度恢復了印度的影響力,但好景不長。穆伊祖上任3個月後,於今年1月8日至12日造訪北京,兩國宣布將合作關係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聯合聲明直指印度。返回本國後三天,馬爾代夫總統不僅發出了要求印度士兵撤離的最後通牒,總統府還發布新聞稿指出:該國政府將結束對“一個國家糧食進口的依賴“。穆伊祖還表示:馬爾代夫雖然是一個小國,但這並不意味着“受欺負”。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