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中國會武力征服台灣嗎?“黨不關心人員成本,但討厭風險”

發表時間:

各位好,今天是2024年2月4日星期天。今天線上出刊的主流大報在國際版的關注重點有美國選舉臨近之際,朝鮮頻發導彈、與俄羅斯密切往來;美英對也門胡塞實施空襲;喬·拜登輕鬆拿下南卡羅萊納州,為總統選舉試水;俄羅斯稱周六烏克蘭東部受到的一次慘烈空襲是烏方所為;法國國內重點話題則有巴黎里昂火車站前一日出現的持刀襲擊嫌犯因精神狀態而被解除拘留;法國教育系統工會呼籲下周繼續罷工;法國最高行政法院對外國人入境的最新政策加以限制;法國考慮今年重啟為平息農民怒火而暫停的計畫等。

2022年東方軍演時的中國軍隊方隊。
2022年東方軍演時的中國軍隊方隊。 © Pavel Golovkin / POOL / AFP色影
廣告

世界報今早對朝鮮和美國做了大篇幅關注。當中指出,美國大選在即,多次導彈試射、與俄羅斯關係密切、對韓國發起攻擊性言論:金正恩的好戰態度引起了一些美國軍事專家的擔憂。文中指出,朝鮮從今年初開始的一系列挑釁行為讓人懷疑,朝鮮戰爭是否會重新被激活,或者朝鮮是否會進行第七次核試驗。剛剛過去的周五,朝鮮多枚巡航導彈射入黃海。此前一月底和一月初,朝鮮已經數次在韓國多地附近做出相似舉動。不僅如此,朝鮮也明確用專門針對韓國的攻擊性言論將後者描述為“主要敵人”,兩國“已經是相互敵對的國家”,“尋求和解與統一毫無意義”。世界報引述維也納大學朝韓專家呂迪格·弗蘭克的觀點,稱“這些言論標誌着朝鮮已經不再將其與首爾的關係視為同一國家內部的特殊事務”。

 

世界報指出,朝鮮的這一轉向,讓美國國務院前任行政長官羅伯特·卡利(Robert L. Carli)與核專家西格弗里德·S·赫克(Siegfried S. Hecker)等觀察人士開始興奮。這兩位朝鮮問題專家斷言,“就像1950年的金日成一樣,金正恩做出了和他祖父一樣投身戰爭的戰略決定”。兩人認為,金正恩在外交失敗,以及嚴重的內部困難下,放棄了自20世紀90年代與美國關係正常化以來所追求的目標,轉向中俄。“與過去的決定性決裂,是在2021年夏秋兩季開始的。顯然,平壤重新評估了國際與美國的變化,他們的新戰略將重新對中國和俄羅斯進行定位”。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朝俄關係一直良好,俄羅斯重啟對朝鮮的精鍊石油交貨;朝中關係方面,衛星圖像顯示,兩國的一些邊境貿易或已恢復。

韓國梨花女大的專家樸元坤(音)對世界報表示,“朝鮮人不會發動戰爭,除非他們想自殺。 但他們希望敵人相信他們有能力發動戰爭,因為這可能會讓敵人對他們作出承諾,甚至讓步,例如放鬆制裁”。

 

德國前駐平壤大使托馬斯·謝費爾(Thomas Schäfer)則認為,朝鮮挑釁的加劇與“即將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緊密相連。美國經濟研究中心也有專員在數據上證實稱,“從美國主要大選年的年初到勝選宗統發表講話,這一期間朝鮮的挑釁次數是之前年份的4點5倍”。德國前駐平壤大使托馬斯·謝費爾指出,平壤指望唐納德·特朗普獲勝,因為他“可以提出中斷美韓軍事演習,以換取停止朝鮮試驗”。謝費爾補充道,共和黨的勝利“將給朝鮮第二次實現其目標的機會”,即“獲得制裁減免”。

 

韓國也將在四月份舉行立法選舉。平壤希望進步陣營取得勝利,因為他們比保守派總統尹錫悅更傾向於對話。

 

費加羅報本周末用長篇互動式地圖解釋了台灣大選後的兩岸關係。當中指出,賴清德總統的當選加劇了習近平的戰略困境,海峽兩岸已成為(中美)兩大力量之間的斷層線,兩岸的軍隊正在為實戰而演習,而預演的場景“非常可能成為現實”。“中國可以武力征服台灣嗎?中國是否正在發出紙老虎式的威脅,旨在削弱台灣和西方輿論的士氣,以實現緩慢扼殺台灣的中美博弈目標”?費加羅報稱,在台北,戰略家們表現出謹慎的信心。國防與安全研究所(INDSR)研究員蘇子雲評價認為,“就像雅典面對龐大的波斯帝國一樣,我們可以重新讓馬拉松比賽回歸”。他指的是年輕的海洋民主國家對抗大陸霸權的勝利。費加羅報指出,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遇到的困難強化了這一信念,儘管這場衝突也帶來了可怕的教訓。華盛頓外交關係委員會(CFR)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也認為,“台灣擁有防禦優勢,這將使入侵變得困難、成本高昂且不確定”。

 

費加羅報指出,中國海軍無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飛躍,其規模已經超過了美國海軍,這尤其要歸功於第三艘航母的下水。但一旦着陸,這個龐然大物就沒有什麼用處了。“在造船廠壯觀的噸位數字背後,人們對這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就沒有經歷過炮火考驗的軍隊的真實能力仍然存有疑慮”。根據台灣方面的統計,在南希·佩羅西訪台之際,解放軍只完成了中共宣布的目標的一半。另外,自去年以來對軍方高層的大規模清洗進一步模糊了確定性。蘇子雲表示,“黨不關心人員成本,但討厭風險。他們沒有足夠的戰爭經驗”。

 

此外,台灣問題的方程式仍然取決於一個關鍵的未知數,即白宮東道主在可能發生武裝衝突時的意圖。雖然拜登重申了“保衛”台北的決心,但特朗普的潛在回歸則增加了一定的不確定性。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孤立主義傾向”可能會導致他與北京達成大額交易,出賣小型民主國家。這也是台灣的擔憂之一。

瀏覽其他章節
  • 04:35
  • 04:38
  • 05:37
  • 05:01
  • 05:33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