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文藝欣賞

中國雕刻家王克平 羅丹美術館大展5月3日揭幕 現場創作 羅丹首例

發表時間:

各位聽眾,巴黎著名的羅丹博物館向來以展出法國名雕塑家羅丹個人包羅萬象雕塑作品為主,鮮少有替其他雕塑家做大型個展。不過,今年5月3日至6月5日羅丹博物館邀請旅居巴黎的中國雕塑家王克平做這種大型展。王克平將在羅丹美術館的花園裡,在羅丹鑄銅雕塑的遠近環繞中,創作其四件正在進行中的巨型木雕。除此之外,這項雕塑展也是羅丹博物館第一次邀請一位藝術家,在公眾注視下,進行雕刻創作。 

王克平審視羅丹的著名雕塑作品之一   巴黎羅丹美術館花園內
王克平審視羅丹的著名雕塑作品之一 巴黎羅丹美術館花園內 © 王克平提供(WANG Keping)/RFI(DR)
廣告

王克平接受本台法廣採訪時說: 

羅丹人體的塑造對我影響很大。中國對於性,認為是醜惡的,羅丹卻認為性是高尚,我那一代是在中國性壓抑的教育下長大。我們那一代人對性感到恐懼和誘惑。我第一次見到羅丹的作品時,很激動:世界竟然有那麼美好的藝術。中國我們那一代,認為性是很醜惡,很罪惡的。但羅丹卻是讚美性、讚美愛、讚美女性的人體,我的作品在這方面受他的影響。 

當然羅丹的技術,我是高不可攀的,他是那種寫實主義,而我是另一類,是自學的。我利用木頭的自然形狀,自己想象雕刻出一些東西。雖然我和羅丹不一樣,我的作品有我自己的語言,這個很重要! 

我是文革時代的年輕人,是文革失學的一代,我從高中一年級就文化大革命,然後上山下鄉,當農民,後來當兵,當工人,然後搞戲劇。 

我搞雕刻是很偶然的,自己從未科班學過。但是我認為藝術史自由的,你可以走過各種各樣的路徑,可以走學院派的路,也可以自學。我堅持走自己的路。 

1979年,我們一群年輕的業餘美術愛好者在北京舉行了一個星星美展,但遭到禁止,然後,又被允許,在中國美術館展覽展覽,此事當時在中國影響很大,就是搞從形式上叛逆官方的藝術,從理念上也是一種反叛,要求自由。 

在這個運動之後,我一直堅持下來了。40年過去,依然在搞藝術。我經過40年的努力,這需要自信心,可說走過來了。我覺得,你就是要相信自己能夠走過去,還有要有很頑強的意志,因為需要很大的勞動力,雕刻是很辛苦的,因為需要很大的勞動力,你必須很努力,很艱苦,而且要必須有很強的自信。 

王克平最後還說:“我不走時髦的路線,不像現在很多年輕人追求時髦。我就走我自己的路,很多時髦的東西,但你這樣走,就只能永遠跟在後面,我就走我自己的路,,不參與時髦的路。我覺得這很重要,能給年輕的藝術愛好者一個提示:你各種各樣的路都可以走。” 

艾未未:王克強作品的野蠻特質異常明顯 

此外,王克平也不忘向本台法廣表示很認同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對其的評論。艾未未在王克平新畫冊的序言中,直截了當說:他喜歡王克平的雕刻,從他的開始一直到現在。我們之間彼此像是一家人,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我的父親與他的父親都因為文學創作而遭到政黨的迫害。而在我們這一代人中,少有人像克平那樣頑固不化,堅持他自己的藝術追求和勞作。這樣的努力我中斷過多次。 

艾未未指出王克平的性情天生率真,具有原始性,其行為更接近一個動物,猶如一頭野牛,一隻鳥......他自言自語,閉門造車,生活和拓展在自己的世界裡,他的慾望與行動一貫而完整,認為是什麼就是什麼,少有裝腔作勢、投機取巧之舉,既不時尚,也無見風使舵取媚權勢的劣跡,這在所謂成功的藝術家身上普遍可見。艾未未說,這就是他認同王克平的主要原因。 

王克平的勇氣也是艾未未表示佩服的,他說:“星星美展”的時候(1979),人們驚喜他是從天上掉下的這麼一個人,敢於公開嘲諷政治領袖,直指社會最尖銳的弊端:言論自由,政治審查。克平覺悟高,同時有自己的完整的表現手段,尤為特殊。艾未未指出:在中國有明確的政治立場、態度,能達到同樣成就的藝術家算是麟毛鳳角。 

把王克平當成“一家人”的艾未未說,雕刻跟王克強的身體和本能有關,王克平的靈感不是來自教育,他沒受過起碼的美術教育,更不可能接受西方藝術的影響,在他身上幾乎沒有落下文明的烙印,他利用原始的材料的自然形態和特徵來製作一件說不清楚的東西,似是而非地表達他的潛意識、揮之不去的性幻想。作品的野蠻特質是異常明顯的。針對王克平的雕刻創作,艾未未可說予以最高評價的指出:從單純的雕刻範疇來談,雕刻家可以跟王克平相比照的,少之又少,它完整、獨立、自成體系。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