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文藝欣賞

第75屆戛納電影節關注烏克蘭局勢

發表時間:

戛納電影節期間明星雲集,一些引發爭議的前衛電影打造了戛納電影節國際頂尖影展的知名度,同樣戛納電影節從未遠離世界關注的焦點議題,2022年的第75屆戛納電影節從5月17日至28日舉行,烏克蘭局勢成為今年電影節關注焦點之一。

曼塔斯導演拍攝的《馬里烏波爾2》一片長達1小時45分鐘,展示在俄羅斯炮火下烏克蘭人艱難的生活,有悲慘的場面,也有對未來的希望
曼塔斯導演拍攝的《馬里烏波爾2》一片長達1小時45分鐘,展示在俄羅斯炮火下烏克蘭人艱難的生活,有悲慘的場面,也有對未來的希望 AFP - STRINGER
廣告

在馬里烏波爾被殺的立陶宛導演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持續,本周二戛納電影節開幕,立陶宛導演曼塔斯·克維達拉維修斯 (Mantas Kvedaravicius) 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在戛納電影節開幕前一周被添加到官方競賽電影名單中,並在5月19日和20日上映。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打響,曼塔斯導演在2022年返回烏克蘭,進入俄烏戰爭的中心,他想找到分別在2014年和2015年那些相識並被拍攝的受訪者。不幸他於 4 月初在試圖離開馬里烏波爾時候被俄軍抓住並被殺害,享年46歲,

曼塔斯導演拍攝的《馬里烏波爾2》一片長達1小時45分鐘,展示在俄羅斯炮火下烏克蘭人艱難的生活,有悲慘的場面,也有對未來的希望。與他通行的未婚妻成功把拍攝的影片帶回來,與曼塔斯導演的剪接師一起完成了這位導演的遺作。曼塔斯的製片人和朋友們想傳播他的理念,就是期望以電影人,拍攝的電影來見證歷史,儘可能遠離媒體和政客的紛擾。

曼塔斯拍攝的第一部影片《馬里烏波爾》在2016年入圍柏林電影節。

兩位烏克蘭導演

兩位烏克蘭導演入圍本次戛納電影節,一位是著名的烏克蘭導演謝爾蓋·洛茲尼察 (Sergei Loznitsa) ,他拍攝的新片《自然毀滅史》根據德國文學巨匠賽巴爾德(WG Sebald)作品改變,講述二戰期間盟軍對德國空中轟炸導致一些德國城市建築被大規模破壞,該片在特別展映單元放映。

洛茲尼察導演在白俄羅斯出生,他喜歡用當今的視角重新審視歷史,他的作品在全球電影節上屢次獲獎,曾經多次入選戛納電影節 。

他在2010年自編自導的劇情電影《我的幸福》曾經入圍第63屆戛納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在2017年他指導的懸疑電影《溫柔女士》再次入圍第70屆戛納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2018年洛茲尼察憑藉劇情電影《頓巴斯》獲得第71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最佳導演獎,該片講述發生在兩三年前在頓巴斯的戰爭,給人的感覺就像目前的情況。

去年他拍攝《娘子谷大屠殺》講述於1941年在基輔西部發生的針對3萬猶太人的大屠殺。導演洛茲尼察的作品都隱晦地敘述戰爭,死亡和所帶來的心理創傷和社會性後果。

另外年輕的烏克蘭導演馬克西姆·納科內奇尼(Maksim Nakonechnyi)拍攝的《蝴蝶視覺》一片,講述一位參戰的女教師如何被劫持,通過交換戰俘得以回國,該片入圍本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競賽單元。

戛納電影節社會的縮影

戛納電影節期間有紛至沓來,光彩悅目的明星登上紅地毯台階,同樣戛納電影節關注時政議題,正如大家所知,戛納電影節因抗拒當時法西斯主導的威尼斯電影節誕生。

那是在1932年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創辦威尼斯電影節,在當時成為法西斯的宣傳工具,一部宣傳法西斯的影片《奧林匹亞》獲最高獎,讓法國為首的民主國家的憤怒,法國人決定在1939年創辦一個電影節來與之對抗,雖然在1939年原定於9月1日舉行戛納電影節,因德軍入侵波蘭導致法國和英國在9月3日對其選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第一屆戛納電影節未能如期舉辦。

俗話說好事多磨,直到1946年戰爭結束,滿目戰爭瘡痍的法國才得以將國際電影節的項目重新提上檯面。這個由法國人菲利普·埃爾朗傑(Philippe Erlanger)在九年前發起的項目,終於在當年的9月20日成為現實,首屆電影節正式開幕。影星雲集,登紅地毯等傳統持續至今。

電影製造明星,電影也是世界的某種縮影。

1973年當馬可·費拉里執導的《饕餮大餐》(La Grande Bouffe)一片諷刺資產階級腐朽墮落而又不能自拔,獲得金棕櫚獎引發爭議。

另外在1968年戛納電影節由特呂弗,戈達爾等導演阻止放映卡洛斯·紹拉(Carlos Saura)執導的影片《薄荷刨冰》,導致電影節被取消。

2018年米兔行動讓82名女影星站在電影宮的紅台階上,呼籲改變。

戛納電影節是當今世界的某種縮影,正如戛納電影節藝術總監福茂所說,今年俄烏戰爭縈繞在每位參加電影節人的心中。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