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文藝欣賞

巴黎吉美國家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王克平的雕塑作品

發表時間:

2022年春天,73歲的雕塑家王克平在巴黎羅丹博物館的公園裡展示了,直接用樹榦進行創作的紀念性雕塑作品。目前在巴黎的法國吉美國家亞洲藝術博物館,正在展出雕塑家的21件較小型作品,展覽直到2023年3月6日結束。木質的雕塑作品與一些罕見的中國青銅器等文物藝術品為伴,布置在博物館的幾個部分展出——專門展示中國古代藝術的考古文物長廊、18世紀中國瓷器鳥類圖案的禽鳥雕塑瓷器展廳和穹頂下的展通,博物館裡不同的巨大展覽空間很適合展示當代藝術創作品。

2022年11月23日至2023年3月6日,旅法華裔藝術家王克平雕刻作品進入巴黎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與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珍品並列展出。圖中右側為博物館中國考古文物廳收藏的新石器時代作品,左為王克平木雕作品。
2022年11月23日至2023年3月6日,旅法華裔藝術家王克平雕刻作品進入巴黎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與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珍品並列展出。圖中右側為博物館中國考古文物廳收藏的新石器時代作品,左為王克平木雕作品。 © 法廣中文部
廣告

在第一個展廳,王克平的雕塑被布置在古老的文物旁邊,以便公眾比較。作品《月亮之下》是用厚重的柏木切割打磨而成,與旁邊的一塊新石器時代的圓形豬龍玉雕為鄰。這兩件作品都是圓形的,表面略帶光澤,顯得兩者密切相關。然而,在其他情況下,這種親密關係又是如此遙遠以至於並不確定。這些小型裸體或是彎曲的人體,王克平用蜿蜒的曲線和數個半球形狀串在一起的高浮雕手法進行造型,除了是女性形象外,與後面展櫃中一字排開的從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到明清的雕像並無相同之處。

兩者的藝術風格幾乎完全相反,王克平的作品是暗示、影射的,彩繪陶人是在描述的。王克平對這些陶塑明明十分了解,這一點毋庸置疑。但不能因為它們是中國文物,而雕塑家又是生長在中國的華裔,就可以確信它們是有血緣的親子關係。在其他地方尋找創作的聯繫也是有意義的,例如與某些非洲或美索不達米亞的雕像,王克平熟悉這些雕塑,已經有幾十年了,因為從1984年起,雕塑家就定居在法國,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展出。

幾何形狀和線條簡潔的雕塑

面對王克平以動物為主題的作品--鳥類雕塑時,也有同樣的觀感。他的作品是由兩個分叉的樹枝的線條或樹枝和樹榦組成的銳角向觀眾進行暗示。他的鳥真的是從木頭中誕生的,這當然要歸功於藝術家在原材料的特殊性中發現創作主題的輪廓或着手開始的能力,只是簡單的、合成的;然後,經過長時間的打磨、刻畫、漸變和拋光的工序,雕塑的形象躍然而出。

這種從自然形成中萃取的藝術在創造史上並不鮮見。可以在史前的雕刻和洞穴壁畫中看到,這些壁畫利用洞壁上的輕微起伏精準地創作成動物的眼睛,在同時期的雕塑中也有類似的細節,從一塊骨頭或一顆牙齒的最初形狀中浮現出一匹馬或時一直勳鹿。所以,在史前雕塑家中,王克平是最為流行的。

這一點可以在博物館的穹頂下得到驗證,那裡展示了過去兩年王克平創作的作品。這些作品的誕生歸功於一個偶然:雕塑家從一位商人那裡獲得一批桃花心木的椏枝,這是一種他以前從未使用過的異國木材,且知道這種木材是受保護的。這些木料本來是要刨開用來給豪華汽車或船隻的內裝潢,但找不到買家了。這些椏枝已經去皮、進行了粗加工,不像王克平通常收到的那些從剛剛砍伐的樹木上截取的原始狀態木材。桃花心木的硬度極高是創作中的另一個困難,王克平很快就知道,他無法使用通常木雕工具的鑿子和刨子來創作這批木料。

所以,這批作品是王克平創作的最為幾何化和最為簡練的作品之一:垂直豎立的梯形,其中一面刻有少數幾條淺淺的曲線。它們幾乎沒有表明一個或兩個人體的解剖結構。相比之下,歐洲新石器時代的粗糙石柱(Menhir)雕像和基克拉迪神像都是細緻、完整的。木雕的紋理質地接近黑色,閃爍着非常暗的紅光,這更突出了這些超越時空雕像的存在。

 

"王克平的自由創作". 吉美國家亞洲藝術博物館,巴黎16區伊娜廣場6號。直到2023年3月6日結束,星期三至星期一,上午10點至下午6點。星期二休息。門票從8.5歐元到11.5歐元。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