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風光

法國梅斯有“上帝的燈盞”之稱的聖埃蒂安大教堂

發表時間:

在位於法國東北部洛林大區的中心城市梅斯有一座有着800多年歷史、集幾個世紀的工匠智慧和世界各地藝術家的創意為一身的地標建築,這就是聖埃蒂安大教堂。它是法國第三高教堂建築,其彩繪玻璃窗之多也在基督教文化中獨具特色,圍繞的它的種種傳說更增添了大教堂的神秘色彩。

法國梅斯聖埃蒂安大教堂外觀。攝於2019年
法國梅斯聖埃蒂安大教堂外觀。攝於2019年 Tuấn Thảo / RFI
廣告

法國第三高教堂建築

人們如今看到的聖埃蒂安大教堂始建於13世紀。但教堂選址並非偶然。早在匈奴人451年入侵當地時,這裡就已經有一座為被看作是最早的基督教殉教者埃蒂安所建的宗教場所。得以倖免於匈奴人入侵的戰火已經賦予了這座早期建築某種神聖的色彩。這裡後來又建起了一座半圓形聖母堂。

13世紀初年,在梅斯的坐堂主教推動下,修建一座新的大教堂的工程於1220年啟動。當時,哥特式風格風靡法國,新教堂自然選擇了這種新的建築風格,但也將此前的半圓形聖母堂包納其中。而且如今大教堂的入口大門,就有一扇來自原半圓形聖母堂的門扉。

大教堂因規模龐大,也因為資金常常捉襟見肘,而時建時停,歷時三個世紀,才在1552年完工。好在跨時300年的工程中,每任建築師和工匠都遵守了初始的原則。完工後的大教堂建築風格渾然一體。建築師之一皮埃爾-培拉特(Pierre Perrat)曾稱它是“哥特藝術的結晶”。

哥特式建築的特點之一就是高聳消瘦,給人飄逸飛天感覺。梅斯聖埃蒂安大教堂中殿高度近42米。如果再加上頂部的尖塔和塔樓,高度可達90米。是法國境內第三高的教堂建築。

為了保證教堂建築穩固,教堂外牆有飛扶拱來支撐牆壁,也就是哥特式建築特有的飛扶壁。教堂內部則由尖肋拱頂來分擔牆壁承受的壓力。而尖肋拱頂形式也以其“向上”的視覺效應,暗示精神的升華。教堂內的束柱則極少裝飾,避免破壞整體建築營造出的向上的視覺效應。

“上帝的燈盞”

教堂建築就地取材,取用了附近地區開採的黃色灰岩。陽光之下,黃色灰岩似乎為教堂披上了一襲金色衣衫。

花窗玻璃是哥特式風格建築的一大特色,而梅斯聖埃蒂安大教堂則以其彩繪玻璃窗面積之大,而獨具特色。教堂內彩繪玻璃窗總面積達到6500多平方米,稱得上是基督教場所玻璃窗最多的建築之一。眾多彩繪玻璃窗的採光效應使得聖埃蒂安大教堂有了“上帝的燈盞”的稱號。而這些彩繪玻璃窗的一個特別之處,是他們集合了幾個世紀的著名玻璃工匠和藝術家的創作。從13世紀,到20世紀,每個世紀幾乎都有藝術名家將他們的色彩留在這裡。著名的俄羅斯藝術家馬克-夏加爾就是其中之一。時至21世紀,韓國女藝術家金守子(Kimsooja)的作品也走進了這座800多年歷史的教堂。

拱頂設計是魔鬼顯靈?

800多年的歷史自然也承載着不少民間傳說。格里高利聖詠據說最早就在這裡起源。19世紀,教堂頂部一座鐘樓會在21點54分時響起。為何是在這個鐘點?一種說法是少女圖美爾等待的心上人在前來幽會的途中遇害,圖美爾於是向教堂捐贈大鐘,讓鐘聲提醒人們,在這個危險的時間,不應當在戶外停留。還有一種說法是一名婦人指控家中女傭偷盜其首飾,但後來發現因此被處死的女傭無辜,於是捐贈大鐘,以鐘聲鳴響,祈求冤死的女傭原諒。

梅斯大教堂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一個現狀與中國傳說中的龍頗有相似的動物的圖像。傳說中,這個怪物在當地興風作浪,居民唯恐避之不及。直到聖克雷蒙來此傳教,才不見了蹤影。有傳說說,聖克雷蒙征服了怪獸, 也有說法是怪獸逃之夭夭。

皮埃爾-培拉特(Pierre Perrat)是梅斯大教堂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但傳說中,培拉特其實當年頗為找不到理想的教堂拱頂設計方案而苦惱,魔鬼在此時現身,以培拉特死後靈魂及屍骨作為交換,幫助他畫出了圖紙。不過,據說魔鬼此後也心中有愧,向教堂神職人員透露了與建築師的交易。教堂在培拉特死後,沒有將他埋葬,而是將他封閉在了教堂牆壁之內,魔鬼因此而無法索取建築師的靈魂與屍骨……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