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風土人情

馬克龍連任總統 如何面臨社會分化挑戰

發表時間:

法國總統馬克龍勝選連任,於5月7日舉行了正式上任儀式,與此同時法蘭西不屈服黨成功聯合左派,法國各派政黨投入法國立法大選競選活動,準備6月12和19日立法大選。各界關注馬克龍即將任命的新總理領導的政府如何應對公共支出激增,法國社會兩極分化,各階層極度不滿甚至仇恨情緒的高漲。

2022年4月24日,法國巴黎戰神廣場,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法國第一夫人布麗吉特.馬克龍與支持者共慶勝利。
2022年4月24日,法國巴黎戰神廣場,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法國第一夫人布麗吉特.馬克龍與支持者共慶勝利。 AP - Christophe Ena
廣告

法國社會分裂

2022年法國總統大選落下帷幕,分析指出這呈現了“兩個對立法國”之爭。

一個是“開放的、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法國,以現年僅44歲的馬克龍為代表,吸引的投票者更多是精英階層。

另一個是“悲觀的、憤怒和失望”的法國,更多是工人階級和底層民眾,他們投票給極右翼的勒龐或者是極左翼的梅郎雄。

當馬克龍首次當選法國總統,法國人曾對他給予厚望,期望解決社會分裂等問題,但是五年過去,馬克龍承諾的退休制度、生態轉型、教育等領域,法國人沒能看到重要的變革。

因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等問題,讓法國公共支出激增,政府有巨額債務,讓已經兩極分化的法國社會似乎更加“被撕裂”,不少民眾對政府的失望和對變革的渴望,讓他們轉向支持極右翼民粹主義勒龐或者極端左翼的梅郎雄。

經濟回聲報記者埃里克·勒·布歇 (Eric Le Boucher) 分析指出,現任總統馬克龍來自亞眠的中產階級家庭,他學業優異,畢業於巴黎精英政治學校,隨後一帆風順,曾任羅斯柴爾德銀行高管,在奧朗德總統任職期間擔任辦公廳副秘書長,經濟部長,2016年辭職籌備總統競選,2017年競選法國總統一舉成功。

現在連選連任,馬克龍從中產階級進入精英階層並且成為他們的代表,但是不要忘記,法國的普通人不喜歡第一名這些佼佼者。

精英領袖

馬克龍被稱為“朱比特”總統,他講話直率讓一些民眾不滿,而這些不滿情緒不只是針對馬克龍本人,而是針對他代表的精英階層,因為他們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貴族”,擁有特權。

這與此前的法國貴族階層有類似之處,技術精英階層積累特權並進行保護。

福布斯排名中的全球億萬富翁如今只有 28% 是通過繼承遺產,而 20 年前這一比例為 50%,這顯示通過繼承遺產的貴族階層的減少。

 法國社會的中產階層主要通過優秀的成績進入精英階層。

現在法國由一位精英領袖領導,他熟知國家機構的運作,對財團和初創企業也不陌生。

這是導致那些生活窘迫的法國人不喜歡甚至仇視馬克龍所代表成功原因之一,他們不接受馬克龍提倡的“量才錄用(méritocratie)”原則。

過度重視文憑

法國著名社會學家莫妮克·達格納德(Monique Dagnaud)指出,法國社會過度重視文憑,這不僅可以獲得高的薪水,也普遍受到社會尊重 ,而中間等級如手工工業者會被輕視。 其結果,沒有文憑的法國人有一種被“從高處”俯視的感覺,換句話說,沒有文憑被視為失敗者。

這位社會學家指出一些人認為基於高等學校產生的精英模式為法國社會提供有效的高級管理階層,該目標的最初是有利於創造社會的流動,但是目前的效果相反,該制度加強產生一些精英階層。

挫敗感和憤怒讓不少法國人選擇極端主義,在本屆法國總統選舉的第一輪投票中35%沒有高中文憑的人投票給勒龐 ,14%投票給梅郎雄。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