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面對通貨膨脹:央行升息,向新能源轉型的價格不確定

發表時間:

就在幾個月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央行還曾預計它們可以十分緩慢地收緊貨幣政策。那時,通脹似乎是罕見地由若干供給衝擊因素共同造成的,包括新冠疫情和之後的俄烏戰爭等——當時人們預計,一旦這些壓力得到緩解,通脹將迅速下降

生態、健康與科技
生態、健康與科技 © 網絡圖片
廣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專家 Tobias Adrian、Christopher Erceg 和 Fabio Natalucci 表示,現在,通脹已攀升至數十年來的高位,價格壓力也正擴大至住房及其他服務領域。各國央行認識到,有必要更加緊迫地採取行動,避免通脹預期脫錨,損害央行信譽。

美聯儲、加拿大央行和英格蘭銀行已大幅上調利率,並表示今年將繼續進行更大幅度的加息。歐央行近期進行了十餘年來的首次加息。

歐元區的遠期實際利率曲線(以德國國債近似替代)也有所上升,儘管其仍大幅為負。這與實際利率只會逐漸趨於中性是一致的。

自今年初以來,央行關於可能政策路徑的行動和溝通,已導致政府債實際利率(即經通脹調整後的利率)大幅上升。

另一個方面,通脹可能伴隨能源轉型全過程。通貨膨脹在歐盟國家可能不是一個短期過程,由能源轉型所引起的物價上漲也不會驟然止步。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張銳在第一財經撰文表示,歐盟尋找對俄羅斯進口能源的替代存在着極大的不穩定性。除了每天從俄羅斯進口約230萬桶的石油可以由美國以及歐佩克等形成供應替代從而達到供求緊平衡外,歐盟每年多達2200億立方米的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卻是很難一下全部找到進口替代的,意味着歐盟境內高達5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年度消費量將長時間存在不小的供給缺口;同時,即便是有了新的替代來源,歐盟也不得不面對外部市場的殘酷競爭,即因為經濟發達、工業產值較高的國家對天然氣存在着極高的消費需求,同時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經濟體對天然氣的外部需求也非常強烈,這樣,歐盟最終必然會與亞洲、美洲等天然氣買家發生不同程度的競爭,至少在歐盟內部新能源造血沒有完成之前,競爭的結果勢必推高全球天然氣價格,由此歐盟很可能付出巨大的增量消費成本代價。

第二,歐盟能源轉型所需巨大經費支出存在着較大的不確定性。從各種能源生產設施的布局,到儲能和運輸裝備的建設,再到設備的更新以及各類終端的鋪設,按照彭博發布的《2022年歐洲能源轉型展望》報告,為實現歐盟的清潔能源轉型目標,從2021~2030年間歐盟的能源投資平均每年需要3960億歐元,到2050年,能源轉型成本將達到5.3萬億美元。 特別在沒有統一財政的歐元區陣營中,成員國是否能夠在出資問題上“用一個聲音說話”充滿懸念,而一旦財政資金接濟不上,不僅能源轉型進程必然放緩,電力等能源價格之弦也會再次繃緊。

第三,歐盟新型能源建設的關鍵材料供給存在着較為明顯的外部約束性。能源轉型需要許多重要的關鍵材料做支撐。 按照魯汶大學的研究結論,歐盟能源轉型除了需要35倍以上的鋰和7~26倍的稀土金屬外,鋅、鋁、銅、矽、鎳和鈷都需要在該地區目前使用的年供應量基礎上分別增加15%、30%、35%、45%、100%和330%。對於這些重要的金屬材料,歐盟有約三成需要進口,但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在最新版《世界能源轉型展望:1.5℃路徑》報告中指出,全球範圍內對支撐可再生能源關鍵材料的需求將迅速增長,其中一些材料面臨即時供應短缺,許多還會出現中期或長期短缺,這種形勢很有可能繼續擡高歐盟能源轉型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因關鍵材料供給不充分與不及時而拖慢歐盟能源轉型的步伐,進而釀成域內價格上漲風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