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摩根士丹利:歐盟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度仍有望持續增加

發表時間:

當前全球能源供應面臨巨大壓力,人們普遍關注如何通過能源轉型應對以及能源轉型的未來發展方向。在最近的一次圓桌會議上,摩根士丹利的可持續投資及研究專家們共同探討能源行業在化石燃料轉向替代能源這一關鍵時期所面臨的風險與機遇。此外,與會者還特別討論了他們對於能源行業的中長期展望、現有基礎設施和化石燃料可能發揮的作用、可持續投資的演變以及存在機遇的領域。

生態、健康與科技
生態、健康與科技 © 網絡圖片
廣告

摩根士丹利的可持續投資及研究專家們總結出了此次討論的五大要點:化石燃料使用量在短期內或有增加:雖然較高的燃料價格、能源安全的相關擔憂,以及歐盟國家設立的2030年和2050年的重要減排目標等因素都有助於推動能源轉型,但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短期內或將不減反增。歐盟成員國為了應對疫情影響後的經濟挑戰和俄烏衝突導致的供需失衡,不得不重新考慮碳密集型化石燃料解決方案。不過從長遠來看,由於能源危機加快了資本投資,推動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太陽能)項目上線,因此歐盟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度仍有望持續增加。

調整基礎設施以節省時間和資金:對現有基礎設施的重新利用可在清潔能源的生產中發揮作用,短期內更是作用顯著。在很多情況下,相比建造全新的基礎設施,改裝現有設施的時間和資本性支出凸顯更大優勢。例如,發達經濟體紛紛轉向改造現有的“棕色”基礎設施(例如將煉油廠改造為生物柴油工廠)並升級傳統綠色基礎設施(例如將第一代太陽能電池板升級成更新、更節能的款式)。好消息是,成本和時間優勢並不僅限於基礎設施本身,這些優勢在支持基礎設施的整條價值鏈和生態系統中都可以實現。

液化天然氣是轉型的墊腳石:以液化天然氣為代表的化石燃料有可能在能源轉型的過渡銜接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國家和企業肩負着降低碳排放和發展經濟的雙重使命,因此減少使用煤炭、支持更清潔的化石燃料(如液化天然氣)可進一步實現這一目標。已經有國家在降低碳密度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然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一項全球性挑戰,需要每個國家攜手努力。用液化天然氣代替煤炭將是降低碳密度邁出的具有重要意義的第一步。

綠色機遇不僅存在於能源資產中:在權衡財務回報與積極的氣候影響力時,投資者需要首先關注特定投資機會的商業可行性。如果一項投資無法取得商業上的成功,那麼它也不可能成為一種具有影響力的解決方案。對於成長型投資者來說,投資對能源轉型有推動作用的行業,以及更廣泛的綠色能源生態系統(例如,提高能源傳輸效率的軟件公司),往往比直接投資於能源資產本身更有優勢。

參與治理和影響力評估不可或缺:投資者一直以來主要採用排除法或將資金投向綠色公司以應對氣候變化。雖然這些方法仍在沿用,但現在投資者會更加直接地參與到高排放企業的去碳化相關治理事務中。這種投資策略的轉變十分有意義,而通過開發特定的氣候指標和數據來更準確地衡量和量化影響力則是另一個可喜的變化。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