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中國電動汽車領先 西方汽車製造商從中國撤出

發表時間:

美國福特等多家西方汽車制企業正在減少在中國的投資,面對中國極具競爭力的電動汽車市場,目前只有德國的大眾汽車因其利潤一半來自中國還在堅守,但是還能夠維持多久?

在電動車領域唯一能夠應對中國電動汽車競爭的是美國的特斯拉
在電動車領域唯一能夠應對中國電動汽車競爭的是美國的特斯拉 © REUTERS/Patrick Pleul
廣告

美國福特撤出

西方汽車製造商逐漸認識到他們在電動汽車領域與中國製造商競爭毫無優勢,其結果是競爭激烈的中國汽車市場讓國際汽車製造廠家一家接一家撤出,最新的一例是美國老牌汽車製造企業福特。

福特汽車製造集團也曾經做過推出新電動汽車的嘗試,但是目前福特電動化車型在中國銷量極低,整個電動化轉型困難讓該企業持續虧損。因此516日福特汽車總裁吉姆·法利宣布計畫在2023年完成從中國市場的撤出,這讓許多消費者、投資人等感到驚訝。

福特汽車總裁吉姆·法利接受媒體採訪表示,目前在中國市場上的贏家顯然不是傳統燃油汽車製造商,而是後來居上者企業如比亞迪、長安等。在電動車領域唯一能夠應對中國電動汽車競爭的是美國的特斯拉,其他西方老牌燃油汽車製造商都落後。

與福特不同,目前仍然有一家歐洲企業堅守在中國投資電動汽車行業,並且相信在該領域有機會,那就是德國的大眾汽車。

2022年德國大眾在中國投入了近40億歐元,在2023418日宣布將投資10億歐元在中國合肥建立新的開發中心,加大讓中國本地供應商參與開發力度,該中心彙集研發,創新和採購,目標是將在中國的開發時間縮短30%左右,特別是在電動汽車領域,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德國大眾試圖以各種方式跟上改變。

德國大眾堅持

德國大眾自 1978 年以來就在中國開展業務,並在中國興建多個汽車生產企業的集團來說,退出中國市場是不可想象。

問題是目前德國大眾在中國電動汽車領域的市場份額已跌至僅占 2%,在該領域排名第九,國際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先者中國的比亞迪佔市場份額為 40%

隨着全球進一步推進減排,目前德國大眾汽車集團整個全球戰略現在都集中在電動汽車轉型上。

德國大眾製造商認為電動汽車落後主要在軟件研發上出現了延誤,現代汽車,比如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已經變成了帶輪子的電腦,如同智能手機一樣與客戶互動。

中國市場競爭

對於德國大眾汽車來說,電動汽車轉型挑戰幾乎是生死攸關,因為該企業的全球利潤的一半以上來自其在中國生產的汽車,特別是德國大眾這家歐洲最大的汽車生產商在最重要的市場中國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主要因為當地客戶們快速從內燃機汽車轉向電動汽車,目前中國售出的汽車中,約有1/4已經是電動汽車。

幸運的是德國大眾仍然可以依靠歐美市場,並正在這兩個大陸加速興建工廠,尤其注重電池生產。

正如福特汽車總統老闆承認的那樣,在電動汽車領域,即便是西方企業同樣需要中國生產的電池。

世界報刊登分析文章指出,隨着電動化,智能等新能源少污染的汽車不斷湧出,讓傳統有優勢的西方汽車企業在中國市場銷售受到衝擊,西方汽車製造商將不得不重新調整電動汽車的生產流程。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中國也是汽車電氣化進展最快的國家,2022 年售出 567 萬輛78%是電動汽車。

中國汽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特別是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本土製造的電動汽車更加廉價。而且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預計在20231/3銷售的汽車中是電動汽車。

中國政府保護本土汽車製造商規定外國汽車製造商必須與中國本土企業建立合資關係才能在中國生產汽車,而且中國政府對進口汽車徵收高額關稅,讓外國汽車站中國市場價格更加昂貴,也更加缺乏競爭力。

另外,中國也在電池生產中佔據主導地位,中國控制着這些電池所用原材料市場的四分之三,其中包括鋰、鈷和鎳等。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