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俄羅斯重返月球競賽意味着什麼?

發表時間:

8 月 11 日,俄羅斯從莫斯科以東 5500 公里處的東方航天發射場發射了運載“月球-25”號探測器的火箭。預計探測器將於 8 月 23 日降落在地球衛星的南極。這次發射行動引發高度關注,無論成功與否,都標誌着莫斯科重啟了已中止47年的探月任務,在月球探索領域重新回歸,正面加入了這場新的全球競爭,俄羅斯媒體將這次發射行動稱為是 "現代俄羅斯歷史上新的一頁"。

俄羅斯發射“月球-25”號探測器
俄羅斯發射“月球-25”號探測器 AFP - HANDOUT
廣告

終極目標是火星

自 20 世紀 70 年代末被冷落後,月球近年來它卻成為了許多人覬覦的對象。如同冷戰時期一樣,地球的天然衛星再次成為大國和那些渴望確立其國際地位的國家的重要地標以及新的科技視野。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歐洲正圍繞月球在地緣政治競爭、尋找原材料和使用尖端技術中進行着較量。究其原因,除了國際空間站(ISS)計畫於 2030 年左右結束運行外,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和電子元件微型化等方面的技術取得的進步,都有助於讓這塊看似熟悉但在很大程度上仍不為人知的地球衛星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研究主任、地理學家 Isabelle Sourbès-Verger 估計,從現在到 2030 年,將有約 40 次登月任務,已知的國家就有美國、中國、印度、歐洲,還有日本、阿聯酋、以色列、韓國等,其他國家,如土耳其,出於國際認可和民族自豪感的考慮,也發布了相關消息,但他們必須在發射方面與他國進行合作。所有這些任務都涉及將航天器送入軌道和着陸器。

法新社報道指出,  各國的動機是多方面的,包括技術、科學、政治等 ,但最終目標往往是火星。 月球已成為前往紅色星球前的必經之地。在月球建立中繼基地,也是為了測試宇航服、飛行器、動力......以及學習如何在深空生活。更不用說某些國家率先登月的戰略需要、國內政治原因以及月球資源(水、金屬等)的經濟吸引力。

中國是催化劑

分析指出,或許正是中國在太空領域的發展勢頭和美國的回應是目前各個都急於登月的主要原因。中國決定致力於成為太空強人後,在過去二十年中縮小了與美國的差距,並成功地在 2019 年讓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遠端着陸,在 2020 年將樣本送回地球,還雄心勃勃地計畫在 2030 年之前將宇航員送上月球。

美國自然不甘落後。2020年,總統特朗普宣布在“阿耳忒彌斯”(Artemis)計畫範圍內重返月球的計畫,以在國家太空計畫框架下與私營行業和國際夥伴進行前往火星的準備。在 2022 年 SLS 發射器成功首飛並飛越月球之後,計畫最早在 2025 年讓宇航員登陸月球,最終目標是在月球軌道上建立一個空間站以及一個永久性月球基地。美國在資金上也碾壓其他國家,每年的太空預算約為 600 億美元,其中僅 "阿耳忒彌斯 "登月計畫就花費了約 100 億美元,而中國和俄羅斯分別花費了 150 億美元和 50 億美元,歐洲每年在太空領域的支出約為 120 億美元。

分析認為,對於美國來說,其目標並不局限於維護其地緣政治和金融優勢,"重新啟動月球計畫的目的是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周圍建立一個生態系統,換句話說,就是促進商業層面的發展"。

俄中國加強太空合作

另一方面,毫無疑問,俄羅斯重新征服月球將不僅限於走幾步路或提取幾塊月球岩石。隨着 2014 年以來國際關係的惡化,俄羅斯事實上已經放棄了與美國的合作關係,而隨着烏克蘭戰爭的爆發,俄羅斯也只能自力更生,無法像往常一樣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合作。這兩個機構本應參與此次發射以及未來的 "月球-26 號 "和 "月球-27 號 "發射。俄羅斯已經轉而選擇與中國合作。月球探測器的東方火箭發射基地於 2016 年啟用,位於遠東地區,靠近中國邊境。

在為期一年的旅程中,重達 1.8 噸的 "月球-25 號 "飛行器的主要目標是抵達南極,探測冰形式存在的水,水將來可能用於提取氫氣和氧氣來製造燃料,或滿足未來登月者的需要。另一個有待探索的科學方面是,月球無疑是更好地了解地球和太陽系形成歷史的關鍵。

從更長遠的目標看,與美國一樣,中國和俄羅斯也計畫建立月球基地,設想的永久性設施可以作為遠距離火星任務的中轉站,但這個科學目標不太可能避免領土爭端。至於資源開發,可能不僅涉及水,從長遠來看,還可能涉及稀土(用於電子產品),甚至氦 3(用於核聚變)。考慮到運輸成本,首選方案是在月球上使用這些資源,但同樣都可能會引發一些嚴重的摩擦......

或許正如法國媒體的評論,反射着陽光的月球,也反射着人類的貪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