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中國為何遲遲不支持全球甲烷承諾?

發表時間:

第二十八屆氣候峰會即將於下周在阿聯酋的迪拜舉行,按照巴黎氣候協定製定的時間表,此次峰會應該是盤點各國碳排放並且做出新的減排承諾的機會,不過,全球兩大最大的排放國,中美兩國上周發表的共同聲明來看,雙方似乎都無意做出新的減排承諾,至少不接受強制性的減排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繼續有效地遏制地球升溫?大幅度地減低甲烷排放或許是此次峰會可以推動的一大槓桿。

Methane leaks from energy production,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s -- such as gas pipelines -- and from deliberate releases during maintenance
Methane leaks from energy production,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s -- such as gas pipelines -- and from deliberate releases during maintenance © JOE RAEDLE / 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AFP/File
廣告

甲烷及其來源

甲烷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排放 100 年後的升溫能力約為二氧化碳的 30 倍。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氣溫上升的約 30% 都是甲烷造成的。

地球上 約 40% 的甲烷來自自然界,特別是濕地,但60%的甲烷來源與人類活動有關。

人類活動的主要來源是農業,約四分之一的甲烷排放來自牲畜(牛羊的消化發酵和糞便)和水稻種植(細菌在淹沒的稻田中滋生)。

緊隨其後的是能源(煤、石油、天然氣),原因是生產和運輸基礎設施(天然氣管道)的泄漏,以及在維護過程中的故意排放。最後,垃圾廢物在分解時會產生大量甲烷。

目前大氣中的甲烷含量比前工業化時代高出兩倍半以上,去年又有顯著增加。

  而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的估算,迅速減少化石燃料行業的甲烷排放可以在本世紀中葉防止升溫 0.1°攝氏度:其效果大於立即停止使用所有汽車和卡車!因而這是減少全球變暖 "最好、最便宜 "的機會之一。因為人們所需要做的僅僅是修復能源基礎設施的泄漏,並且停止在管道維護期間頻繁自願釋放甲烷的做法。歐洲科學院科學委員會(Easac)能源項目主任威廉-吉萊特(William Gillett)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指出:"在開採天然氣的地區,甲烷泄漏率太高,但一些國家,特別是挪威,已經證明有可能在開採和供應天然氣時將泄漏率降到最低。因此,他認為必須迅速推廣這些做法。

此外,   在農業領域,新西蘭等國家已經提出改善反芻動物的飲食,如添加抑制甲烷產生的化合物。法國審計法院就乾脆建議減少牲畜數量。至於來自水稻等農作物的甲烷排放,糧農組織的一份報告指出,改善水的灌溉方式是最減低甲烷排放的有效方式 。

全球承諾

2021 年在格拉斯哥舉行的第26屆氣候峰會上,歐盟(EU)和美國牽頭髮起了 "全球甲烷承諾",目標是到 2030 年將全球甲烷排放量在 2020 年的基礎上減少 30%。目前,約有 150 個國家參與了這一行動,但不包括中國、印度或俄羅斯。

那麼,中國為何至今仍然拒絕支持"全球甲烷承諾"?中國的甲烷排放來自哪裡?

根據碳簡報提供的數據,中國的甲烷排放量占人類活動造成的甲烷排放量的 10%, 中國智囊機構全球碳減排進展研究所(iGDP)認為,中國約 40% 的甲烷排放是在煤炭開採過程中逸出的氣體。該機構稱,另外 42% 的甲烷排放來自農業,包括畜牧業和水稻種植。

而國際能源署(IEA)認為,煤礦甲烷排放尤其難以檢測,因為它們具有 "擴散性"。而且國際能源署認為,廢棄煤礦的甲烷排放量可能佔全球排放量的 近五分之一,但由於通常無法獲得 "可靠數據",因此無法將其納入計算。全球能源監測組織(GEM)的研究認為,"煤礦甲烷的真實數字幾乎是政府所稱數字的兩倍"。山西省的煤礦甲烷排放量可能相當於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

中國的計畫能否有效遏制甲烷排放?

鑒於上述因素,中國生態部本月初發表了《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敦促

各方迅速行動,大幅度減低甲烷的排放,此外,在上周中美雙方發表的氣候共同聲明中,雙方都強調將在減低甲烷方面共同合作。不過,該行動方案是否具體有效?中美在減低甲烷排放領域的合作空間有多大?專家們對此似乎都存有疑慮。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滕飛博士告訴《中國對話》,歐盟和美國甲烷排放的主要來源是石油和天然氣,而中國的主要來源是煤炭開採。與石油和天然氣相比,解決煤礦甲烷排放問題難度更大、成本更高。他認為這可能是中國沒有簽署全球甲烷減排承諾的原因,而這對歐盟和美國來說可能更容易實現。

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中國氣候政策研究專家盧宇航先生也就此向法廣表示很難想象中國如何從技術層面解決煤礦甲烷排放問題。

綜上所述,中國在下周舉行的峰會上是否能夠在減低甲烷排放上做出進一步承諾,各方拭目以待!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