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中共學黨史卻遺忘文革六四 有海外親中媒體不認同

發表時間:

為迎接2021年中共建黨100周年,中共中央掀起一個學習“新四史”的政治運動。“新四史”是習近平提出的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但文革和六四卻被“遺忘”。被認為親北京的海外中文媒體多維新聞網刊登署名評論文章表達不同意見,題為:“中共黨史運動熱潮背後,不應被選擇性遺忘的文革和六四”,值得一讀。

關於中國人口報道圖片
關於中國人口報道圖片 © 網絡照片
廣告

多維文章指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令人不解的是,“四史”涵蓋的歷史階段發生的兩大具有廣泛影響的政治事件——“文革”和“六四”,似乎被選擇性遺忘,並未被正視。今年1月19日開始,中共黨報《人民日報》曾推出回顧中共百年黨史的專欄,以時間先後為序,從中共一大開始,報道中共黨史上的重大事件等,包括中美建交、恢復高考等歷史事件,但沒有對之前發生的十年“文革”,以及“六四事件”着墨。

多維文章認為:“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歷史不僅提供經驗,還提供教訓,可以使我們保持頭腦清醒,吃一塹長一智,使我們不再重犯歷史上曾經犯過的同類錯誤。” 文章還引用中共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的話說:“歷史上成功的經驗是寶貴的財富,錯誤的經驗、失敗的經驗也是寶貴的財富。” 因此即便站在中共的立場,無疑也應該汲取“文革”和“六四”的經驗教訓。

就文革本身的性質和歷史地位,多維文章回顧歷史指出:從1966年到1976年,“文革”持續十年之久,使中國遭到中共建政以來最嚴重的損失,被後世稱為“十年動亂”或“十年浩劫”。1981年6月,中共制定《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徹底否定“文革”。歷史決議稱“文革”是一場“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並指出毛澤東對文革“負有主要責任”,在“文革”中“犯了嚴重錯誤”。然而,《人民日報》最近推出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專欄中,對持續十年、已經有了定性的“文革”,卻選擇了避而不談。

多維文章繼續談論對六四事件的看法說:與“文革”相類似歷史事件的還有“六四事件”。熟悉中共歷史都知曉,胡耀邦自1982年9月開始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期間一直致力於平反冤假錯案,是真理標準大討論的具體執行者,並積極推動經濟改革和着手“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但在1987年,胡耀邦被中共內部認定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而被迫辭職。中共高層內部高層認為胡耀邦縱容知識分子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指胡耀邦應該對1986年學生運動的失控負責。1989年4月8日,胡耀邦心臟病突發去世,民眾對他的追悼後來演變成為全國性學潮,並最終演變成為“六四事件”。“六四”之後,由於涉及敏感,胡耀邦、趙紫陽一度成為中國官方報道中的“禁詞”,大陸報刊媒體對其鮮有提及。“六四事件”,也導致溫和派的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被免去所有職務。

相較於“文革”在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中還有被提及,對1989年前後發生的學潮運動以及“六四事件”是隻字不談的,甚至連中共前領導人胡耀邦和趙紫陽的存在,也避而不談。歷史教科書的空白,導致當今的中國80後、90後,以及更年輕的一代,很多人對80年代末這段歷史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連中國國家領導人曾出現過胡耀邦、趙紫陽也有很多人並不知道。

30多年來,人們對六四運動的定性和反思基本上在沿着兩個維度進行。中共定性的是反革命暴亂、動亂、政治風波,而港台與西方則認為它是一場旨在推行西方自由民主的、否定中共政制的民主運動。多維新聞則認為:毋庸置疑,那場運動中當然有這種“革命”與“反革命”鬥爭的成分,有兩種價值觀和政治意識形態的鬥爭。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價值觀與政治意識形態的衝突絕非這場抗議的全部,更不是它的主軸。

多維新聞對六四運動的看法是:這首先是以反貪污、反官倒為主要訴求的旨在實現社會公平的學生運動,這是這場運動的起點和主流,因為沒有有效管理這個運動的發酵過程,它將已經在中共黨內一直爭論的路線議題放大,逐步變成自由主義甚至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路線和堅持社會主義發展路線之間的政治衝突;最後是由於缺乏社會治理手段和認識,一些打砸搶事件發生了,讓和平的學生運動添加了一種“動亂”色彩,繼而被一部分當權的保守派利用,繼續激化和平的社會運動將其演變為激烈的政治運動。

多維新聞文章最後強調:對於“文革”,習近平曾以“前後30年不能相互否定”表明自己的態度,他對於“六四”的態度,目前未有相關公開報道。但無論如何,“文革”和“六四”是中共“四史”中不應該被迴避的歷史事件。觀察人士指出,即便作為“錯誤的經驗、失敗的經驗”,抑或作為“反面教材”,也不應該被選擇性遺忘和避而不談。這不是正確的歷史觀。因為,如果連歷史都要諱言、不能正視,又何談“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何談“更好前進”。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