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中國歐盟商會:大規模檢測和隔離等舊工具箱無法應對Omicron挑戰

發表時間:

雖然世界其它地區終於擺脫了以恐懼為驅動力的威權主義封鎖和強制令,但中國卻正加倍實施“清零”政策,以控制最近在主要城市爆發的傷害程度較低的新變種Omicron疫情。這不僅為上海等大城市民眾帶來不必要的生活困難,也嚴重威脅與中國相關的國際經濟秩序。連一向對中國經濟政策少加評論的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以下簡稱歐盟商會)也就此表態,希望中國政府修改疫情封城的政策。

上海港
上海港 REUTERS/Aly Song/File Photo
廣告

據路透社4月11日報導,在4月8日寫給中國國務院和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的信中,中國歐盟商會說,“大規模檢測和隔離的‘舊工具箱’無法應對Omicron變體帶來的挑戰。”路透社就這封信函的副本得到了歐盟商會的確認。 

這封由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簽署的信函說,“目前為試圖控制最近在中國爆發的COVID-19疫情而採取的措施,正在造成重大幹擾,從物流和生產一直延伸到中國境內的供應鏈。”信函還舉例說,中國德國商會在前一周進行的一項快速調查顯示,51%的德國公司的物流和倉儲以及46%的德國公司供應鏈,“完全被中國目前的COVID-19情況所擾亂或嚴重影響”。 

歐盟商會建議中國政府修改防疫措施,包括允許沒有癥狀或癥狀輕微的陽性病例在家中隔離,並讓中國民眾獲得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歐盟商會發言人說:“歐盟商會正在與有關當局保持聯繫,並期待儘早跟進信件的內容。” 

眾所周知,中國一直對COVID採取“清零”戰略,尋求對所有陽性病例進行檢測、追蹤和集中隔離,並在上海和東北的吉林省實行封鎖,試圖遏制疫情的爆發。一刀切的封鎖措施迫使許多工廠停止運營,即使是一些閉環操作的工廠也受到了供應商關閉的影響。 

就上海的情況看,4月5日,工業重鎮和主要港口的上海被全面封鎖,業界對全球供應鏈的新憂慮大增。物流運營商報告顯示,封鎖限制已使貨物運輸和保持工廠滿負荷運轉變得更加困難。運送原材料的船隻已經排隊等候兩周多,擁堵已擴大到附近的寧波舟山港。許多船東拚命將船隻轉移到中國其它港口,以避免卡車司機短缺和上海的倉庫關閉。 

歐盟商會上海分會主席兼商會副主席許倍帝(Bettina Schoen-Behanzin)曾在4月6日警告說,歐盟商會成員估計上海港口的吞吐量周環比下降約40%。她表示,雖然港口“在技術上照常營業”,但物流仍面臨卡車司機短缺的挑戰,卡車司機被困在封鎖中或需要頻繁獲得陰性病毒檢測。 

彭博社4月11日報導說,在中國港口附近的海面上有477艘散裝貨船,等待着向中國運送從金屬礦石到糧食的各種資源。截至4月11日,上海有222艘散貨船處於等待狀態,比一個月前增加15%。 寧波舟山港有134艘船,比上月增加0.8%,而更北的日照、董家口和青島三港的船隻合計增加33%,達到121艘。 

《華爾街日報》引述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阿迪亞‧馬圖(Aaditya Mattoo)的話說:“這對全球供應鏈是一個風險。干擾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它持續的時間。” 

白宮新聞發言人珍‧普薩基(Jen Psaki)4月8日就曾經表示,拜登政府正在密切關註上海的新冠病毒疫情封鎖。白宮擔心,上海封城可能導致航空貨運延誤。對強制封鎖造成食品短缺和親人分離等亂象的防疫政策,美國國務院給予批評,同時發布對華旅行警告。對此中國外交部表示不滿,稱這是“毫無根據的指責”,表示要“堅決反對”。 

由於堅持“清零”防疫,對中國經濟所產生的明顯負面影響,連中國總理李克強也不得不無奈的承認。4月6日,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 ,稱“國內外環境複雜性不確定性加劇”,“有的超出預期”,“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2天後,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重複說“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對經濟平穩運行帶來更大不確定性和挑戰”。 

李克強沒有明說封城封路帶來的影響,也沒有明說港口堵塞的真正原因,只好籠統提出要求說:要“保障交通主幹線、港口等骨幹網絡有序運行,在服務貨車司機、緩解貨運經營者困難、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研究採取針對性措施,促進國際國內物流暢通,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