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從新冷戰風險到台灣 拜習會要點

發表時間:

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兩年後首次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厘島會晤,雙方談論的主要議題從“新冷戰”風險到台灣、烏克蘭和氣候問題,法新社評論:“語氣尚屬溫和”。

2022年11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努沙杜瓦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會晤前散步。
2022年11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努沙杜瓦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會晤前散步。 AP - Alex Brandon
廣告

不要“新冷戰”

這次高峰談判旨在避免兩大經濟強權之間的緊張蛻變為衝突,會談結束後,拜登表示:一場新冷戰毫無必要。

根據中國外交部的會議報告,習近平強調,兩國的 "共同關心的問題多於互相對抗的問題"。

法新社分析稱,與過去三年相比,他們採取了更加和解的語氣。這三年的標誌是新冠疫情大流行,兩國領導人沒有會面。習近平試圖安撫他的同行,向他保證中國無意取代美國或 "改變現有國際秩序"。

中方媒體在相關報道中引用習近平的話說:“中美關係不應是你興我衰的零和遊戲”;“寬廣的地球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

反對在烏克蘭使用核武

俄羅斯2月24日發動侵略烏克蘭戰爭後,中國對俄羅斯支持的規模,中俄對西方抱持的強硬批評立場,引發各種各樣的猜測。

直至目前,北京仍然拒絕譴責現在已越來越對俄羅斯不利的侵烏戰爭,但北京對俄羅斯的政治的、經濟的或者軍事的支持,毫無疑問,也遠遠沒有達到俄羅斯的期待。

根據白宮,在巴厘,拜登和習近平至少在一點上達成一致,拜登與習近平都重申他們在核戰爭不能打而且也打不贏這一點上看法一致,兩人還強調反對在烏克蘭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中方的公開說法則很含糊,中國稱自己 "站在和平一邊",並再次呼籲談判。

中方沒有立即入侵台灣的企圖

台灣問題一直是雙方摩擦的焦點,最近幾個月尤為嚴重。拜登在之前的幾次談話中打破了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模糊戰略,多次重複表示,如果北京入侵台灣,美國將動用武力捍衛台灣。

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後,台海兩岸關係在八月份緊張到極點,北京軍方組織了一場空前規模的旨在模擬封鎖台灣島的“鎖島演習”。

習近平在周一再次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但是拜登在與習近平會晤之後的記者會上表示,他得到了習近平的保證,中方沒有“立即的”入侵台灣的計畫。

最大污染國同意就氣候問題對話

拜習會之前,雖然白宮曾警告說,預計兩人之間的會晤不會有具體的結果,但有一項聲明受到了關注。

美中兩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工業廢氣排放國,面對氣候危機,同意重新開始對話,雙方的對話在台灣危機加劇後中斷。

白宮說,將恢復與中國關於 "跨國性挑戰 "的對話,氣候變化將作為其中的第一個挑戰。北京提到了地球面臨 "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期望中國和美國能夠很好地處理我們的關係“。

朝核問題

中國是美國的主要盟友,拜登希望推動中國利用其影響力來緩和朝鮮,朝鮮剛剛進行了一系列創紀錄的導彈發射,似乎正在準備進行其有史以來的第七次核試驗。拜登似乎對此感到放心,"相信 "中國不會在朝鮮問題上 "尋求升級"。

拜登解釋說,他向習近平表示,希望他向平壤“明確地“指出不要進行核試驗,否則華盛頓將採取”防衛性“措施。

拜登還表示,美國在亞太地區加強“區域能力“並非“指向中國“,而是向朝鮮發出的”一個明確的信號“。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