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習近平的高規格國宴掩蓋着什麼

發表時間:

中國“國慶招待會”,已過去了兩日,官媒持續熱捧。10月1日,央視網發表“聯播觀察”:讚揚“這場高規格國宴‘簡約而不簡單’”,着重說的是中共建政74周年前夕,習近平出席國慶招待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但是,習的“重要講話”語氣低沉,警示“腳下的路不會是一馬平川”,給人感覺憂心忡忡?

2023年9月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晚宴上致辭後舉杯。
2023年9月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晚宴上致辭後舉杯。 AP - Andy Wong
廣告

 

“高規格國宴”,自然,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毫無疑問是高規格;“簡約”則不見得,國宴的排場、豪奢,電視畫面一目瞭然;至於“不簡單”三字不知從何說起。央視到底要告訴人們什麼?習近平的講話核心部分有四個“我們要……”,也是一如既往地“表決心”,並無多少新意,不過,最後他在展望前途時說了一句前途一片光明,“但腳下的路不會是一馬平川”,要求大家精誠團結,強化信心。這句話特別引起觀察人士注意。

國宴上的習近平表情凝重,神色略顯疲憊。但官媒不會提及這些細節,北京青年報的“政知見”強調國慶招待會“新變化”,央視這次強調國宴的“亮點細節”,引導人們注意“都有哪些新朋舊友出現在招待會上?”但最後提到名字的“新朋舊友”只有兩人:一個是“90歲高齡的‘人民藝術家’王蒙”,另一個是“三巡太空的航天員聶海勝”。

王蒙在八九六四期間擔任文化部部長,各部委領導當時出面表態支持鎮壓時他“生病住院”,被外界解讀為“軟抵抗”,但是今次出席國慶招待會的王蒙,一頭灰發、中山裝,老氣橫秋。看不出八零年代復出重新揮筆寫作時的一點銳氣。

作為最高領導人的習近平,國慶招待會,通常逢五逢十才講話,他總共講過兩次,其餘都是總理講話,這次李強未講習講,不知有無深意。但習強調“腳下的路不會是一馬平川”,透示着一股不尋常的信息。再往宴會桌上看去,有些跡象大概多少披露出習近平為何表情凝重,有些該出席的消失了,比如他20大以後提拔的兩位親信,前外交部長秦剛,國防部長李尚福都缺席。李尚福的前任國防部長,首任火箭軍司令魏鳳和也缺席。

秦剛被指涉“婚外情”,7月份已被免去外長,儘管外界不太相信這是真正的理由,但他名義上還是國務委員。李尚福突然失蹤,透視的是軍中最近發生的一系列地震。火箭軍司令李家超,政委徐忠波幾周前莫名被頂替,火箭軍副司令吳國華自殺,遠程部隊司令巨干生也失去了蹤影。

從港媒披露的信息看,軍隊正在進行一場整肅,習近平為什麼對自己擔任總書記以來“徹底肅清餘毒”的軍隊,對這個已完全由他任命的親信把持的軍隊仍然不放心,仍然要清洗,令人疑問。前外長秦剛如果僅僅是觸犯了共產黨高層習以為常的“生活問題”,為什麼上任僅幾個月,習就得“揮淚斬馬謖”?

表面看這似乎是一個簡單的算式題:習近平經過十年選擇性反腐後,該清洗的已經清洗了,該罷黜的已經罷黜了,剩下要繼續清洗的話,只能是清洗親信了。

習近平為什麼在二十大空前鞏固權力、清一色親信把持高層班子的背景下仍然在清洗?斯坦福大學 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吳國光在美國之音發表的專欄文章指出,這是中共制度潰敗的加速徵兆。他且將此概括為“斯大林邏輯”:“可以說,共產黨的當權者上台之初,清洗的是政敵,那正是過去十年習近平反腐的邏輯;一旦成為權力無可匹敵、無所制約的獨裁者,清洗的就是親信,那就是二十大之後觀察中共高層政局的看點。人們容易理解前者,但往往難以理解後者,而恰恰後者才是共產黨政治的深層邏輯——這裡我把它稱為‘斯大林邏輯’。”

再回過頭來看習近平國慶講話,一些專家認為習這是在“示警”,顯示他遭逢“內憂外患”的風險挑戰,四顧茫然。國際上與美對峙經年,陷入困境;國內經濟復蘇乏力,青年失業率高居不下,房地產價格狂跌,百姓財富嚴重縮水;恆大許家印被抓,亦是最新的“不祥之兆”之一;而一批黨政軍高官接連失蹤,顯示習近平政權內部並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樣“平穩”,習近平的權力並非想象的那麼“強大”。

在這種背景下,習所說的前路“並非一馬平川”,給觀察人士的感覺是習政權的不安全感仍然很重,這是否暗示着官場大清洗接踵而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