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歷經八年磋商,東盟正式推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發表時間:

中美兩國在貿易、科技等諸多領域持續對抗,前景充滿變數的背景下,東盟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15個國家,正式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標誌着全球最大貿易區的誕生。為推動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後的貿易交往帶來了方便。

東盟
東盟 網絡照片 DR
廣告

歷經八年馬拉松式的磋商,這一協定終於周日舉行的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領導人峰會上簽署。會議以視頻形式舉行,東盟輪值主席國越南總理阮春福主持。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之所以享有“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之稱,是因其覆蓋22億人口,約佔世界總人口的30%,15個成員國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規模達25.6萬億美元,佔全球經濟總量的29.3%,區域內貿易額10.4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總額的27.4%。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由東盟十國於2012年發起,是以發展中經濟體為中心的區域自貿協定。15個成員國縱跨南北半球兩大洲,既有日本、澳大利亞等發達經濟體,也有柬埔寨、老撾等欠發達國家,各國在投資、競爭、知識產權等領域政策存在差異。整個談判過程漫長而艱辛,其中更發生印度由於在關稅、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和非關稅壁壘方面存在分歧而決定“退出”等波折事件,但最終參與簽署協議的各國仍不乏信心,認為這將為世界經濟和區域經濟合作注入一針“強心劑”。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所含內容十分廣泛,除了消除內部貿易壁壘、創造和完善自由的投資環境、擴大服務貿易,還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競爭政策等多領域。

隨着這項“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簽署,一個廣闊的自由貿易區展現在各國面前,減少了大多數製成品的進口稅。不過,許多屬於自給自足的農產品被視為具有戰略意義而不在其中。

協議簽署後,許多分析人士和媒體紛紛予以肯定。中央社引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家關係學院學者張家松的觀點指出:後疫情時代,亞洲經濟的復蘇“刻不容緩”。這場疫情加深了各國對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迫切感。他認為,三分之二的東盟國家,以及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是倚賴出口的國家。這項協議的簽署將確保環太平洋上的亞洲經濟體持續維持開放。

澳大利亞《堪培拉時報》此前報道指出,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標誌着亞太地區引領世界經濟開放。報道還強調,近期全球有轉向貿易保護主義的趨勢,多國政府都放棄了貿易自由化,作為有史以來最重要的貿易協定之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克服了巨大的政治阻力,在如此不利的大環境下達成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區域經濟貿易協定,堪稱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中國總理李克強周日上午出席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領導人峰會時表示,作為世界上參與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這不僅僅是東亞區域合作極具標誌性意義的成果,更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必將為促進地區的發展繁榮增添新動能,為世界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貢獻新力量。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隨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簽署,亞太地區貿易將得到高速增長,未來趨勢必將超越歐洲。

更有分析認為,作為該地區最大的經濟和世界最大的出口國,中國將從這項龐大的自由貿易區中獲益匪淺。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