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國際人權日:聯合國關注疫情後果 鼓勵用“人權疫苗”解決問題

發表時間:

12月10號是聯合國“國際人權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着重表達對今年由於新冠疫情引發的各種人權問題予以關注和批評,倡導用名為“人權”的疫苗戰勝危機。在中國的人權方面,巴切萊特表示,她對於香港“快速萎縮的公民和民主空間感到擔憂, 而目前也正在就訪問新疆一事與中國政府溝通。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 網絡照片
廣告

新冠疫情帶來的人權問題嚴重 要用好“人權”這個疫苗

巴切萊特今年10月份曾經指出,新冠大流行凸顯了脆弱群體和少數族裔面臨的不成比例的影響,導致實現人人平等、享有人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新冠大流行讓全世界面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也可能會目睹自1998年以來全球貧困率首次上升,使超過1億人陷入極端貧困。自新冠大流行暴發以來,有超過16億兒童受到學校停課的影響。而且,遭受種族歧視的人往往缺乏在家中進行遠程學習的條件和數字技能。有些人甚至可能永遠無法再回歸校園。

對於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巴切萊特周三在記者會上從多個方面進行批評,她沒有點名地指出,部分國家政府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及時果斷地採取措施遏制病毒的傳播,部分領導人將疫情政治化,或是隱瞞疫情擴散的狀況,此類做法“遠遠不僅僅是不負責任——更是完全應該受到譴責”。她還批評部分領導人仍在刻意淡化疫情的影響,貶低佩戴口罩和避免聚集等簡單易行的防疫措施的重要性。巴切萊特指出,有些地方,疫情應對工作非但沒能讓大家團結起來,反而還導致了更加嚴重的分裂。科學證據和方法沒有得到充分的信任,陰謀論和不實信息卻不脛而走,並且在被允許、乃至被支持的情況下大肆傳播。”

巴爾切特還指出,部分政府利用疫情壓制異見和批評,因為“疫情期間,言論與集會自由,以及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受到打壓,不是由於為防控疫情而實施的正當出行限制,而是因為部分政府利用疫情限制政治異見和批評,逮捕民間社會人士和記者。有些政府似乎還利用對於疫情的恐懼和防疫限制措施,迫使選舉結果向執政黨傾斜。”她表示,在烏干達和緬甸,執政黨似乎就利用新冠疫情“限制了政治參與權”。

巴切萊特譴責“這些行為無異於是給予世界上最為珍貴的事物“信任”當胸一刀。包括國家之間的信任、國家內部的信任,對於政府、科學事實、疫苗和未來的信任。而如果希望在這場災難過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就必須重建對於彼此的信任。”

巴切萊特表示,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正在迅速研發和問世,但與此同時,針對“饑餓、貧困、不平等”乃至氣候危機和人類所面臨的其他挑戰的疫苗卻早已存在,“它的名字就叫做人權。”巴切萊特表示,國際社會必須用好這支“人權疫苗”,建立更加具有抵禦力、更加繁榮和包容的社會,抓住機遇,以更好的方式實現復蘇,立即採取措施,應對全人類所共同面臨的威脅和挑戰,否則,“2020年只會是通向更多災難的起點。警鐘已經敲響。”

中國:新疆和香港人權議題受關注

對於中國人權狀況,今年六月份已經有50位聯合國人權問題獨立專家聯合發表一項聲明,呼籲採取果斷措施,保護中國境內的基本自由。聲明表示,聯合國人權專家一再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出警告,不要壓制國內的基本自由。專家們還關注以下一系列嚴重問題:民眾受到集體鎮壓,尤其是新疆和西藏的宗教和族裔少數群體;

巴切萊特表示,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對於“不斷收到的有關新疆 發生嚴重侵犯人權事件的報告持續感到擔憂,但人權高專辦與中國政府之間已經恢復了受到疫情影響而中斷的直接對話,一支技術準備團隊會先期前往相關地區,為人權高級專員的正式訪問做準備,她希望技術團隊的訪問工作能夠在明年上半年成行,並期待雙方能儘快就訪問的計畫和形式達成一致,以便推進針對上述關切的評估工作。

巴切萊特周三表示她對於香港“國家安全法通過之後”快速萎縮的公民和民主空間感到擔憂, ”巴切萊特表示,“近期有多名活動人士因去年發生的遊行示威而遭到定罪,這可能將對行使基本自由造成更加廣泛的寒蟬效應。持續有更多的人遭到逮捕,並以一系列涉及不同法律的罪名受到起訴,包括參與未經批準的集會等。”香港特別行政區歷來擁有強大且獨立的司法系統,她呼籲司法機關使用符合香港人權義務的法律,確保法定程序和公平審判權。聯合國人權高專辦也將繼續密切關注形勢發展。”

另據中央社報道,北京前維權律師浦志強也選在“世界人權日”的今天,就2015年遭控“煽動民族仇恨罪”和“尋釁滋事罪”的定罪和量刑,向法院提出申訴,並已獲受理。

台灣總統蔡英文今天為亞洲民主人權獎錄製賀詞指出,台灣有決心在促進國際人權上扮演更積極角色,做人權理念的散播者和培育者,讓共同信念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她並說,台灣人權經驗可以為國際社會帶來獨特貢獻。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