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藍綠紀念二二八事件74周年 堅守民主自由與理清世代責任信息共存

發表時間:

本周日是台灣二二八事件74周年紀念日。1947年2月27日,因當時由一黨專政的國民政府專賣局查緝員,在台北市查緝私煙時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死傷,引起次日的陳抗傷亡,更擴及後續台灣民眾大規模反抗國民政府與攻佔官署,本省人對外省人報復攻擊。國民政府隨後派遣軍隊逮捕與鎮壓殺害台灣民眾。二二八事件是台灣現代史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之後台灣緊接着實施長達38年的戒嚴,至少數萬名民眾在白色恐怖時期死亡、失蹤、監禁,其也在台灣開始民主轉型前的數十年中成為社會中的禁忌話題。

蔡英文周日在高雄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向受難者獻花致意
蔡英文周日在高雄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向受難者獻花致意 © 網絡圖片
廣告

1995年,時任總統李登輝公開向二二八事件受難者道歉,各地陸續為受難者建立紀念碑與紀念園區。台灣官方後來將2月28日訂定為和平紀念日,建碑並對受難者家屬賠償和恢複名譽。就這一特殊紀念日的到來,台灣政壇藍綠陣營主要人士相繼參與紀念活動。據中央社報導,蔡英文與行政院長蘇貞昌、立法院長游錫堃及高雄市長陳其邁等人當天上午到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出席“二二八事件74周年中樞紀念儀式”。據悉,今年紀念儀式的主題為“烏暗會過,天嘛會光,愛佮希望,久久長長”。儀式過後,蔡英文並頒發“回複名譽證書”,給3名當地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的遺屬代表。她們還到高雄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紀念碑前獻花,參加向這段歷史承受傷痛的家屬表達深切歉意等活動。

儀式期間,蔡英文在演講中提及,高雄是二二八事件首個遭軍事鎮壓的城市。她稱,高雄歷史博物館牆上有許多補丁,是為了掩蓋高雄要塞司令部1947年3月6日在高雄留下的彈孔,而當時事件也造成在座許多耆老的家屬遇害。蔡英文說,加上後來的威權統治,台灣失去一世代的精英。她形容稱,“已經離開的人,沒辦法說話;還在的人,變得不敢說話”,二二八三個字成為社會禁忌,人人心中都有小警總。話鋒一轉, 她續指,所幸一代代的台灣人仍堅持為民主自由奮鬥,高雄爆發的橋頭事件、美麗島事件,最後成為民主化關鍵。

蔡英文指出,現在談起二二八是為了記取教訓,不重蹈覆徹。她說,在今天的民主台灣,軍事鎮壓、國家暴力、無端逮捕及殺害已經遠去,但應該理解二二八事件不是1947年春天發生的單一事件,隨後的清鄉、白色恐怖及威權陰影,成為生活在台灣的每個族群心中最傷痛回憶。講話中,蔡英文提出今天在此紀念受害者、撫慰遺族,需謹記“誠實面對自己的歷史”、“充分保障人權和人性尊嚴”、“堅守民主自由不能交換”3點。她說要透過公開威權時期軍法官判決,了解威權體制如何侵犯人權,並內化人權意識、推動轉型正義,避免悲劇重演。她亦指,民主制度發展過程需經辛苦調適,有時可能進兩步、退一步,甚至因社會太紛擾而懷念威權統治,但該記得自由民主才是台灣持續發展的關鍵,“如此基本價值不能被交易,也不能被交換”。

蔡英文強調,“中樞紀念儀式不僅代表國家的反省,也代表台灣人不忘威權苦痛,會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莫忘牆上補丁的由來,讓當年犧牲的英靈在故鄉山土懷裡安息”。她呼籲稱,“台灣人要團結定義自己的歷史,讓自由民主的花朵開遍美麗島”。值得一提的是,高雄市長陳其邁還在活動中表示,跟二二八事件一樣,現在香港人生命財產也受到極大挑戰,相信台灣人共同支持香港人爭取自由,也希望有天“榮光歸香港”。另在藍營方面,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就這一特殊的紀念日表示,面對歷史傷口,“真相、撫慰、和解”是唯一的路。他強調追求“轉型正義,不應是對台灣社會任何一群人的標籤清剿”。

江啟臣通過臉書發文指出,“今天是二二八和平紀念日。74年前的二二八事件,曾造成許多家庭破裂的悲劇,在台灣歷史畫下一道深刻傷痕;而分歧的歷史記憶與詮釋,更造就出認同的矛盾、傷害到社會與族群間的互信,留下從未休止的政治鬥毆”。他表示,“面對歷史傷口,‘真相、撫慰、和’是唯一的路”。他稱,大家需要“對真相重建的漫長更有耐心,要看見悲劇背後的時代結構,也理清不同歷史行為者的責任,才能掙脫粗糙廉價的標籤與歸咎,真正從中記取教訓。”

江啟臣稱,“在平反、賠償、道歉外,更要透過對話促成各方視角的互相理解,尋找各種悲傷憤怒的安頓,才能成就對台灣社會的撫慰。追求的‘轉型正義’,不應該是對台灣社會任何一群人的標籤清剿,是要追求各個族群、價值、立場間的和解共存”。他說,“在這條路上,有許多人曾邁出步伐,但即便在74年後的今天,仍走得不夠遠”。此外,前總統馬英九周日在參加台北市政府舉辦的二二八事件74周年紀念會時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同台。馬英九致辭時表示,他在傾聽受難者家屬心聲時,深刻體會到失去摯愛親人的那種傷痛,不是僅靠政府認錯、道歉、賠償、恢複名譽、建設紀念館、紀念碑及設基金會這些行動所能夠完全化解。

馬英九稱,30多年來,他處理二二八事件始終不變的態度,就是面對歷史、就事論事、是非分明,面對家屬將心比心、療傷止痛。他說,受難者家屬告訴他,雖然無法抹去失去親人的椎心之痛,但即使有痛恨也已經成為過去,希望台灣化恨為愛,成為愛與和平的社會。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