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李克強人大報告: 中國後疫情時代的經濟走向

發表時間:

中國13屆全國人大第4次會議周五在北京開幕,總理李克強當天做政府工作報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結語結束其一小時的講話。後疫情下的中國經濟目標、香港的選舉制度及國防支出增幅等是今年報告最受外界關注的議題。

2021年3月5日,中國13屆全國人大第4次會議在北京開幕
2021年3月5日,中國13屆全國人大第4次會議在北京開幕 REUTERS - CARLOS GARCIA RAWLINS
廣告

首先就經濟增長目標,李克強報告提出中國今年的GDP增長目標設定在至少6%,這一數值恢復到2019年疫情開始前的水平,當年提出的目標是6.1%。

因受疫情影響,中國去年未設GDP成長目標,這是1994年來的首次。今年“兩會“之前,有不少分析曾預測中國或可能連續第二年不設目標。受疫情衝擊,中國去年第一季度GDP曾出現歷史性下降6.8%,但隨着疫情好轉經濟增長恢復,最終實現全年GDP正增長2.3%,這是30年來中國最低的經濟增幅,但也是疫情下全球極少數經濟正成長的國家。

法新社引述總部位於美國的透視中國SinoInsider分析師Larry Ong表示,“李克強宣布增長目標這反映了北京對當前形勢的謹慎樂觀”。

但該目標設定低於外界普遍預期的8%至9%。路透報導引述分析指,這應該是目標兼顧未來幾年的發展情況而訂,由於去年的基期很低,因此應很容易達到。

中國總理承認,儘管疫情得到控制,經濟已經復蘇,但中國發展仍然面臨許多挑戰。法新社注意到李克強報告並未就未來五年增長提出具體目標,而在此次為期7天的人大議程中,周四將提交政府未來五年和十五年發展計畫進行表決。李克強表示,將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目標,立足發展增值率更高的產業,為此,中國必須“提高其在關鍵領域的創新能力”。未來五年,中國用於研發的預算每年將增長7%以上。

在就業方面,北京設定的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這一數字與疫情之前2019年的情況持平,法新社報道認為,這一標準並不能提供有關受疫情危機損害工作崗位的任何信息。此外報告提出失業率的目標在5.5%左右,去年為6%,同樣這一數字也不能反應完整經濟圖景,因為數值僅針對城鎮,並沒有考慮到因新冠危機而受到損害最嚴重的近3億農民工失業的情況。

就其它經濟目標,報告提出通膨目標設定為“約3%”,略低於去年的3.5%;有關赤字水平,中國為支持疫情後的經濟發展,去年已將赤字水平擴大到佔GDP的3.6%。今年這一比例將降至3.2%左右,而疫情前2019年的赤字佔比為2.8% 。

就港澳台事務,李克強延續去年表述,重申“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但並未提涉及香港選制的“愛國者治港”;對台則提出“高度警惕”台獨。李克強表示“我們將改善憲法,防止外界勢力干涉香港。”

此次人大會議的發言人張業遂證實,會議將審議香港選舉改革議案,有關法案將在下周四表決通過。因此外界格外關注李克強今天有關香港的表述。

法新社指,在2019年香港發生規模巨大的反修例示威震撼北京之後,去年的兩會香港議題曾成為關注焦點,中國人大此後在香港強推國安法,扼阻香港的民主爭議之聲,根據該法,47名香港民主活動人士因“顛覆”罪本周被拘。在此次兩會之前,有消息就稱北京將改革香港的選舉制度。中共的反對派人士認為,這將是北京壓制香港民主“棺材上的最後釘子”。報道引述香港中文大學時事評論林和立說,“如果選制改革通過、而且肯定會通過,那麼反對派的聲音就會被堵住” “僅剩的反對派也將被徹底消除。”

目前該修改法案內容尚未公開,但據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晨表示,法案將涉及香港立法會的選舉改革。目前香港立法會共有70名議員,其中只有一半是民主選舉產生,另一半由隸屬於北京的“選舉委員會”任命。王晨表示,將賦予選委會選舉產生較大比例的立法會議員。

法新社指,隨着今年九月預定舉行香港立法選舉日期的臨近,北京已向外界表明,將確保只有“愛國者”才能參與香港的領導。這一改革將賦予港府和北京中央更多否決權,否決所有親民主派的參選資格。

周五中國財政部在人大會議發布的政府預算報告,其中軍費開支的增幅也是備受關注的內容之一。報告顯示今年國防預算13553.43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增長6.8%,增幅比去年的高0.2個百分點,去年中國軍事預算增幅為6.6%。官方提及做出這一增長的理由包括:趕上西方國家,提高軍隊人員薪資以吸引人才,以及增強軍備更好地捍衛邊疆。報道指,過去一年間,中國與美國、印度等國的軍事緊張急劇升級。中印在喜馬拉雅山邊界、對台灣以及南中國海等有諸多軍事熱點。北京多次針對台灣軍演並出動戰鬥機繞台,6月份與印度邊界的軍事衝突造成20名印度士兵和至少4名中國軍人喪生。報道指,在此背景下中國軍方預算增加引發鄰國不安,同時外界也質疑其軍方預算使用內容的不透明。

據權威機構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提供的最新數據,全球2019年軍費支出美國仍以7320億美元遙遙領先,位居第一,其次是中國(261億美元)、印度(71億美元)、俄羅斯(65億美元) 、沙特阿拉伯(62億美元)和法國(50億美元)。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