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今日阿富汗丶明日台灣?" 專家怎麼說

發表時間:

美軍撤出阿富汗、塔利班重掌政權,使得中國有機可乘,大力煽動“疑美論”!美國之音報道說,一些專家開始擔心,在看到美國放棄阿富汗後,中國可能藉此機會對台灣採取行動以測試美國對台灣安全的保證,前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主任博斯科(Joseph Bosco)即是持這種看法的其中一人。但也有學者認為,美自阿富汗撤軍正為專註於與華競爭,台灣在這之下反而更顯重要。

2021年8月16日,在喀布爾贊巴克廣場附近的塔利班戰士。Des combattants talibans photographiés près de la place Zanbaq, à Kaboul, le 16 août 2021.
2021年8月16日,在喀布爾贊巴克廣場附近的塔利班戰士。Des combattants talibans photographiés près de la place Zanbaq, à Kaboul, le 16 août 2021. AFP - WAKIL KOHSAR
廣告

據悉,博斯科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對阿富汗情勢不斷嘆息並重複說著:“這真是令人沮喪的一天”、“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相信的悲劇”、“實在太可怕了”。他說,美國拋棄阿富汗會使任何台灣人或關心台灣的人感到擔心,因為最強悍的人會在最艱難的時刻衝上去,但在阿富汗的例子上,美國這個最強悍的人卻離開了。

博斯科說:“這不是好事,因為台灣可能面臨更困難的情況。在某一個時間點中國可能會採取某些行動。他們會挑戰我們去做一些事情。而‘做一些事情’可能意味着某種形式的部署美國武力,例如空中、海上或地面,某種形式的武力。那也將涉及軍事風險,以及可能會有性命、承諾、資源及其他方面的損失。所以正如人們所說的,當事到關頭時才是真正考驗一個人或一個國家意志及承諾的時候。現在我們美國的承諾讓人不看好。”

美國之音這篇由鍾辰芳署名發表於17日的文章援引博斯科看法指出,中國、朝鮮都可能會利用這個機會測試拜登政府,看他們對盟友的保證是否可信。他認為拜登總統應該會發出明確的信息,告訴任何美國的敵人不要利用美國此時面臨的困境在別的地方挑戰美,長期主張美國應該對台灣採取戰略清晰政策的博斯科也希望,阿富汗情勢能夠提供一個機會讓美國改變戰略模糊策略,對台灣做出更清晰的安全保證,他認為這符合台灣、美國和地區的整體利益。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在星期一16日的社評中說,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導致喀布爾政權快速覆滅,台灣的民進黨政府應該從其中汲取教訓,因為“台灣無疑是整個亞洲倚賴美國保護最重的地區”,阿富汗遭到美國拋棄後局勢快速翻盤,美國卻只顧自己撤離而聽任其發展,“這是否是台灣未來命運的某種預兆呢?”

周二,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又表示,今日東部戰區出動作戰艦艇、反潛機、殲擊等多軍種力量,在台島西南、東南等周邊海空域組織聯合火力突擊等實兵演練,檢驗戰區部隊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對於中國解放軍的演練,台灣國防部稍早僅簡單回應稱,對於台海區域情勢,以及海、空相關動態,都有充分的掌握及評估,並做好各項因應的準備。

台灣與阿富汗比較完全站不住腳

不過,也有專家分析稱,美國自阿富汗撤軍正是為了專註於與中國的競爭,台灣在這種競爭下反而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台灣與阿富汗並無可比之處!

美國之音文章續道,據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認為,中國媒體或學者把阿富汗與台灣拿來做比較“是一種攻心戰”,目的是要告訴台灣人民美國不可靠,但她認為這種比較“完全站不住腳”。

孫韻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美國的國家利益並不以阿富汗為核心,“正是因為美國與中國有大國競爭關係,也正是因為美國要把它的注意力及政策上的資源,更多的轉移到跟中國有關的這些方面,所以我覺得這才使得從阿富汗撤軍變得更加重要,或者說,變成重中之重。”

她說,雖然人們看到拜登政府因為阿富汗撤軍一事受到很多的非議和批判,但它對於從阿富汗撤軍的決心“一點都沒有變化”,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如果說阿富汗撤軍本身是為了要讓美國更好的關注同中國的競爭,那麼台灣應該是從中間獲益的,而不是從中間受到損失,因為這樣只會使台灣在美國對華戰略或美國的總體國家安全戰略中的位置變得更加重要,而不是更加無足輕重。”

關於一些對美國安全承諾“不可信”的質疑,孫韻則認為這是對美國政策的“歪曲”。

另外,哈佛國際關係教授史蒂芬.華特(Stephen Walt)也發推文說,他不認同一些“歇斯底里”的說法稱阿富汗的悲劇已摧毀美國的信譽。他寫道:“一國不會為了沒有切身的利益而戰,但這並不代表其不會為了重大利益開戰。”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