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美中高層蘇黎世會晤後再傳拜習有望線上峰會

發表時間: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與中共中央委員、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周三(10月6日)在瑞士蘇黎世舉行會談,外界關注這一高層會晤對兩國戰略競爭日趨激烈、台海等地緊張情勢升高之際改善彼此溝通與聯絡的作用。會談後傳出拜登與習近平計畫於年底前線上會晤的消息,美國匿名資深官員表示雙方已就此次元首會晤達成原則同意。

中美關係
中美關係 路透社
廣告

法新社報導,在拜登就任後,習近平與拜登已通過兩次電話,報道引據這名美國匿名官員指,此次雙方將有機會見面,即使這只是線上的會面。他說拜登表示自己已有多年沒見習近平,能夠見面他感到很高興。這位官員引述了報導所說,習近平將不會出席即將在意大利羅馬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而兩位領導人原本可以在此次峰會之際會晤。

就此議題,白宮發言人莎琪周四向媒體表示,“相信美中元首級別是我們努力負責處理與中國競爭的重要一部分”。同時他也表示仍在研究拜登與習近平會晤的時機及細節。

在特朗普時期激烈動蕩的美中關係並未因拜登上任而有所減緩,而伴隨着中國軍機近期的頻繁擾台,兩岸安全局勢面臨四十年來最嚴峻挑戰,美中競爭緊張持續,因此雙方高層的任何互動都備受關注。本周三,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與中國負責外交事務的最高級官員楊潔篪在瑞士蘇黎世舉行會談。綜合有關報道,沙利文與楊潔篪的會談閉門進行,為時長達6個小時,地點是在蘇黎世機場附近的一家酒店。這是沙利文與楊潔篪自今年3月中美在阿拉斯加激烈言詞交鋒的2+2會談後,兩人的首次見面。參加3月份的阿拉斯加會談的還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但這一雙方在拜登就任後的首次高層會談因激烈相互指責而不歡而散。儘管布林肯後來曾與楊潔篪通過電話,而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7月底也曾經訪問天津,但雙方關係並沒有因為這些互動而有任何改善。

據白宮6日的聲明說,此次沙楊會是拜登與習近平在上一次電話通話後美中雙方的後續對話,會晤將試圖重建雙方的溝通管道,落實兩國領導人的共識。白宮表示,美方將繼續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尋求負責任地管控美中競爭。

在雙方這場長達6小時的會談結束後,中國外交部表示,雙方此次交流具有建設性,並且態度坦誠,路透社則引述美國資深官員的說法,稱此次會談與阿拉斯加會談基調不同,雙方的進行了坦率和議題廣泛的討論,會談是“拜登政府與中國有過的最深入的對話”。

報道指,沙利文在會晤中表達了美方有意與中國共同合作,以因應重大議題及管理雙方關係風險,同時也表達了美方對中國在人權、新疆、香港、南海及台灣的相關作為的關切。而楊潔篪則表示,反對以“競爭”來定義中美關係,並要求美方停止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涉海、人權”議題上干涉中國內政。

國際分析就此次中美高層蘇黎世會談認為,會談顯示美中正努力位“拜習會”創造條件,但會晤並不代表美中關係解凍及整體方向出現改變。

台灣中央社報道引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和國際事務學教授範亞倫指出,雖然此次會談氛圍更位友好,雙方也都表達希望美中在激烈競爭的同時,在包括氣候變化等議題上共同合作的意向,但中方的結論是認位雙邊關係已進入一個新的、且競爭更激烈的階段,而拜登政府對此也持同樣意見。美國史地森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的分析是,美中關係並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但兩國經過9個月的你來我往後,已清楚了對方的立場和底線,預期未來的接觸將會“更加現實,而少一些挑釁”。他同時表示,中國一直不願同意雙方元首會晤,如果雙方就此有進展,則將顯示是一個“積極跡象”。

美中高層重新會晤之際,在台灣方面,台北周四就拜登和習近平傳出又可能年底前線上會晤的消息表示,將會密切注意美中高層互動,包括拜登跟習近平可能的會晤。台灣也將在台北及華盛頓持續與美方協調,確保美國對台政策不變。就中國空軍近期頻繁出動軍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正在巴黎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呼籲北京停止針對台灣的“挑釁和破壞穩定”行動。他說,中國的行動具有挑釁性,並潛在破壞穩定,希望這些行動將會停止,就此議題美國白宮和國務院此前也做出表示譴責北京對台灣的軍事恫嚇,威脅地區和平穩定,同時也強調美國對台灣的承諾與支持堅若磐石。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