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中國將擴大限制非公有資本參與新聞行業 持續收緊言論自由

發表時間:

北京當局正在加強對新聞媒體和網上言論的控制,限制非公有資本的相關投資,並打擊其所稱的虛假信息。引發國際傳媒和觀察人士的熱烈討論。與此同時,中共政權也繼續在整個經濟和中國社會中加大力度維護自己的地位。

圖為香港民眾示威呼籲保護香港言論自由和人身自由 照片中間站立者示為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
圖為香港民眾示威呼籲保護香港言論自由和人身自由 照片中間站立者示為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 路透社照片
廣告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上周五發布了《市場准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將擴大對非公有資本參與新聞行業許多活動的限制。

限制涉及了6個方面:非公有資本不得從事新聞采編播發業務;不得投資設立和經營新聞機構;不得經營新聞機構的版面、頻率、頻道、 欄目、公眾賬號等。另外,非公有資本也不得從事涉及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等事件的新聞實況直播業務;不得引進境外主體發布的新聞,也不得舉辦新聞輿論領域論壇峰會和評獎評選活動。

其實在過去的版本,已經有過類似的限制。以2020版負面清單為例,其“禁止准入類‘第五項’禁止違規開展互聯網相關經營活動”中曾提及,非公有資本不得介入互聯網新聞資訊采編業務;任何組織不得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和外資經營的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單位。

據路透社指出,《市場准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還包括了對金融、互聯網相關經營活動,以及不符合主體功能區建設要求的各類開發活動的限制。

對此,華爾街日報今天報道說,這對於私人投資的新聞機構來說是一種警告,提醒它們要謹慎行事。

報道續稱,就在同一天,中國南方一個城市的公安局以一位知名前記者被指侮辱烈士為由將其拘留,此人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的一篇帖子質疑共產黨關於朝鮮戰爭的說法。

該報強調出,在這兩起事件發生之前,中國還採取了其他收緊措施,包括中國互聯網監管機構8月底決定對1,000多名獨立財經賬號禁言,這些賬號被指傳播虛假信息。其中一些賬號擁有大量關注者。

同一天,據BBC報道,綜合各方信息,目前尚不明確非公有資本是否可以“參股”或“參與投資”。但在過去十幾年間,在中國,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的民營資本,大量介入新聞、傳媒領域。

以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為例,其先後參股《第一財經》和《財新》兩家中國知名新聞機構。

通過公開資料查詢,阿里巴巴在《第一財經》參股比例超過30%;而目前《財新》的最大股東為華人文化新世(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背後是黎瑞剛領銜的華人文化集團。

華人文化集團作為中國快速崛起的傳媒產業集團,旗下產業涉及中國內地的財新傳媒和梨視頻,還有香港的TVB在內的多家媒體。

實際上,華人文化集團本身就是官方與非公有資本合作的產物,創始企業就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主導者黎瑞剛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副秘書長、上海市委辦公廳主任、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總裁等職。

2018年,華人文化集團進行A輪融資時,規模達到100億元人民幣,由新股東萬科集團與兩家創始股東阿里巴巴集團、騰訊集團領投。

不僅如此,阿里巴巴還增加了對中國社交媒體平台新浪微博以及中國視頻平台嗶哩嗶哩和優酷的持股。

路透社引述北京投資者的話:“阿里巴巴的大部分投資可以單獨看沒有任何問題,但總而言之,人們開始懷疑他們的意圖。阿里巴巴憑藉其雲計算和投資能力,從電影業到出版業建立了媒體帝國。不僅僅是商業需要。也是媒體帝國雄心。可以理解為有意為之。”

不少觀察人士評估,這份負面清單實施後將對在媒體領域布局廣泛的互聯網企業帶來衝擊,有的甚至不得不退出這一“敏感”行業。

而此前,阿里似乎已在有意識地出售他的媒體資產。

今年9月,以製作娛樂節目而聞名的芒果超級傳媒宣布,持有其5.01%股權的杭州阿里將通過協議轉讓其股權。按當日收盤價41.31元計算,股價為38.7億元。合同轉讓完成後,杭州阿里將不再持有該公司的任何股份。

除了阿里巴巴和騰訊,民間資本參與中國傳統媒體的案例也不少。新的負面清單將如何影響上述民間資本,目前尚難以界定。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