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台灣防衛專家談高超音速導彈與核潛艇

發表時間:

英國周末引述五個不同來源的信息渠道報道說,中國今年八月成功地試射了高超音速核導彈,使美國情報部門倍感意外。報道指出,中國試射地導彈離目的地僅相差20多公里,而三年前類似地試驗卻以失敗告終。報道引述來自情報部門人員的分析指出,該試驗的成功顯示中國在超音速武器開發方面的技術發展遠遠超出了美國相關部門的評估。不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周一在例行記者會上否認中國進行了高超音速導彈,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此次試驗是一次例行的航天器試驗,用於驗證航天器可否重複使用技術。儘管如此,金融時報的報道再度引發外界對中國軍備開發的擔憂,那麼,在高超音速導彈技術開發上目前各國相比之外各自的水平如何?

朝鮮試射新研發的“火星-8”型“高超音速導彈”資料圖片
朝鮮試射新研發的“火星-8”型“高超音速導彈”資料圖片 © 朝中社圖片
廣告

法廣:鄭先生,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法廣的採訪,首先金融時報的報道說,中國的高超音速導彈技術令美國情報部門倍感意外,不久前,朝鮮也進行了高超音速導彈試驗,能否請您介紹一下當今世界上有哪些國家在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各自的開發技術水平又如何?

鄭繼文: 就目前而言,美國,俄羅斯,中國與朝鮮都在從事這方面的研究,美國過去曾經多次進行過高超音速導彈的試射,過去的試驗有成功也有失敗,上周,美國的陸軍也對外展示了高超音速導彈的原型,顯示美國正在研製這方面的武器。中國方面也試驗過多次,但是,中國方面的透明度不高,外界知道的是北京在2019年閱兵式時展示的東風17型,相信中國大陸正在不斷地改善推進這一超音速導彈地技術完善。至於俄羅斯方面,目前的發展似乎都要比美國與中國更加成功,過去兩周俄羅斯還試驗了利用核潛艇發射了高超音速導彈,自己宣布說獲得了成功,所以,俄羅斯方面的成果似乎比較成熟。至於北韓方面,北韓九月底宣布舉行了高超音速導彈試射,但是,普遍認為北韓的試驗並未取得成功,離部署應該還有一大段的距離。所以,就目前而言,在公開試驗的四個國家中,可能俄羅斯的試驗最成熟,應該是最早成軍,接下來可能是中國,美國的是第三,至於北韓,鑒於他的資源與技術能力的限制,同前三大國家相對比,可能也比較差一些。

法廣:說到這裡,我想順便問一下,之前美國媒體報道說,中國正在甘肅設置一個導彈發射中心,而中國官方的回應是這是一個風力發電廠,不知您對此是否有所了解?

鄭繼文:是,我有關注這一議題,西北甘肅祁連山地區確實有許多風能與太陽能發電設施,這是眾所周知的。至於美國媒體披露的圖片是否另有所指,那還必須等待未來有更多的信息才能夠做出評判。

法廣:美國官方披露中國的核潛艇日前在南中國海海域受到不明物撞擊,美國核潛艇最終不得不在水面上航行返回關島軍事基地,撞擊事件還造成了二十多人受傷。類似的撞擊事件發生的頻率是多少?美軍的潛水艇應該十分熟悉南海海底,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件?您是否覺得有些詭異?

鄭繼文:這個撞擊事件確實有些不尋常,美國的核潛艇擁有十分先進的裝備,它在全世界的海洋範圍內活動應該有十分細緻的海底地圖,不應該發生這樣的事件。當然,過去也曾經發生過美國核潛艇與海底火山相撞的事件,曾經遭受重創。不過,這次確實還是羅生門,美國承認核攻擊潛艇康納迪克號受損回到廣島搶修,但是,相關的信息公布不多,一些圖片不多,看上去也好像是一些舊的圖片,甚至都不像是康納迪克號,總的來說,這一事件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不過,中美雙方對這一事件的反應十分有趣,中國大陸要求美國進一步公開潛艇撞擊受損的具體信息,是否造成核泄漏等等。所以,大陸方面可能擔心核潛艇是否撞擊了大陸在海底的一些漁業設施,海上油井,或者是別的浮動設施。這一事件也展示美國正在加強在南中國海地區的活動,而且有意思的是,去年法國海軍也公布要在關島附近進行常態性的部署與潛水艦艇的活動。為了南中國海不僅水面經常有活動,而且在水底下也將活動頻繁。

法廣:中國擔心美國核潛艇撞擊事件造成核泄漏,您認為美國核潛艇此次撞擊有可能導致核泄漏嗎?

鄭繼文:從美國公開的核潛艇受損的部位來看,從船上受傷人員不多的狀況來推斷,顯見這次撞擊事件並不嚴重,可以推測船體應該並沒有破裂,也沒有受到很大的創傷,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核動力系統受損的幾率應該比較低,所以,核泄漏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感謝台灣亞太防務雜誌社的主編鄭繼文先生接受法廣的採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