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從國會山到華爾街 美中科技競爭角力激烈

發表時間:

美國總統拜登11月11日簽署了此前經國會通過的《2021年安全設備法案》,使之正式成為法律。這項法律的目的是防止諸如中國通訊巨頭華為和中興公司等被認定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企業,獲得美國監管機構頒發的新設備許可證。圍繞美中在科技領域的競爭,路透社12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中國駐美大使館近日持續通過致函和會議敦促美國商界,遊說國會議員“停止推動與中國相關的負面法案”,並指美企將因此失去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和收入。

美國國會大廈資料圖片
美國國會大廈資料圖片 © 路透社圖片
廣告

據悉,《2021年安全設備法》是美國政府針對中國通訊公司採取的新的限制措施。10月28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一致通過了該法案,眾議院在月初以420比4的壓倒性優勢同樣通過了對該法案的審議。這項法律要求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不再審查或批准任何對國家安全構成不可接受風險的設備的授權申請。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共和黨籍專員布倫丹·卡爾(Brendan Carr)介紹稱,從2018年以來,該委員會已經批准了3000多份華為的申請。他指出,這項法律“將有助於確保華為和中興等公司的不安全設備不再被安裝入美國的通信網絡。”

今年3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根據《2019年安全可信通信網絡法》認定五家中國公司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這五家公司包括上文提到的華為和中興,以及海能達通信、海康威視和大華。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今年6月還投票一致通過禁止在美國通信網絡中批准來自這5家公司的設備。10月27日,該委員會還宣布吊銷了中國電信美洲公司在美國提供州際和國際通信服務的授權,要求其在60天內停止相關營業。

面對來自美國國會的立法壓力,據路透社12日引述4名消息人士的話報導,中國駐美外交官們最近幾周一直在推動美國企業高管、公司和商業團體在國會反對與中國有關的法案立法。中國外交官們給美國商業界的廣泛參與者寫信並與他們會面。目的是通過這些美國商界人士和團體遊說國會議員,以修改或放棄針對中國和增強美國競爭力的具體法案。

根據信件的內容,中國外交官們警告這些公司,如果相關法案成為法律,他們將面臨失去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或收入的風險。中國駐美大使館方面並未回復路透社的置評請求。消息人士表示,中方官員的要求也讓一些收到信函的人擔心,如果他們今後就類似問題對美國的議員們進行遊說,可能會被視為違反《外國代理人登記法》(Fara)。因此,這些消息人士都不願意透露自己收到或看到信函的身份。

報導稱,這些信中的語言明確要求收信方反對《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和《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力與參與法案》(又稱《老鷹法案》)。中國駐美大使館在11月初發出的一封信中說,“我們誠摯地懇請您......發揮積極作用,敦促國會議員放棄零和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停止兜售與中國有關的負面法案,刪除負麵條款,以便在為時已晚之前為雙邊經貿合作創造有利條件。”

路透社證實了這4位消息人士在信中看到的共同語言。據稱,信中說,“那些具有負面影響的涉華法案的結果不會是美國公司的利益得到保護而中國公司的利益受到影響。它只會傷害所有人”。信中的內容還包括,“促進去中國的供應鏈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中國對美國產品的需求下降,美國公司在中國失去市場份額和收入。”報導引述2個消息來源說,他們在與中國外交官的會晤中也被傳達了類似的信息。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表示,“這是一個外國政府的直截了當的要求。”其強調,《外國代理人登記法》則要求以“政治或准政治身份”代表外國利益的代理人向美國司法部公布其與外國政府的關係、相關活動和資金信息。第二個消息人士認為,這種做法似乎是為了讓美國的企業們遊說國會推遲相關立法進程,而不是完全阻止這些法案地通過。

值得一提的是,政治新聞網站POLTICO上月曾報導指,美國會參議院的民主黨人正在就繼續《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的立法程序向眾議院的同僚們施壓,要求他們在總統拜登最需要的時候迅速就具有明顯政治利益的立法採取行動。他們希望該法案地通過能夠消除共和黨議員對美國供應鏈陷入瓶頸,導致的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的批評,並幫助對抗日益咄咄逼人的北京。

美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民主黨人馬克·華納(Mark Warner)是該法案中促進美國半導體生產的條款的共同起草人,他認為,即使將這一小部分作為一項獨立的措施在國會中通過,也能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民主黨籍參議員蒂姆·凱恩(Tim Kaine)沮喪地說,“我們在8月休會前以兩黨的巨大優勢通過了它。我以為眾議院會迅速採取行動”。他在談到《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時強調,“這對(保持)民主黨的多數派有利,對白宮有利。”

同樣就美中兩國圍繞科技領域的激烈競爭,經《華爾街日報》的一項調查發現,美國公司及其在華分支機構正在加大對中國半導體公司的投資力度,幫助中國政府爭取芯片行業的主導地位,從而令華盛頓為保持美國在這一關鍵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所做的努力遭遇更複雜的局面。

根據榮鼎集團應該報的要求對交易數據進行的分析,從2017年到2020年,美國風投公司、芯片行業巨頭和其他私人投資者參與了中國半導體行業的58項投資交易,比此前四年的數量多出一倍以上。《華爾街日報》發現,雖然許多交易的投資金額未經披露,但這些投資者參與的數輪融資總計為中國芯片初創企業籌資數以十億計美元。

另據彭博社報導,拜登政府以安全疑慮為由,否決了英特爾公司(Intel)在中國增加產量的計畫。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指,這家世界最大芯片製造商曾提議使用成都的一家工廠生產矽片。由於討論是私下進行,知情人士不願透露姓名。在最近幾周提出這一計畫時,拜登政府官員強烈反對了這一舉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