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旅法學者劉學偉談法國總統大選

發表時間:

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進入倒計時。進入爭奪戰的現總統馬克龍與極右翼領導人勒龐展開最後的較量,紛紛在周末舉行競選集會,極力爭取左翼選民。除經濟議題外,現任總統馬克龍承諾將在下一個5年任期,強化生態理念;極右翼候選人勒龐則強調捍衛弱勢群體利益的決心。如何評判本次法國大選?極右翼勢力的擡頭反映了怎樣的社會問題?大選結果將如何影響法國的未來?  對此,旅法學者,歷史學博士劉學偉先生向我們闡述了他的看法。

Les deux finalistes de la présidentielle française 2022, Marine Le Pen et Emmanuel Macron.
Les deux finalistes de la présidentielle française 2022, Marine Le Pen et Emmanuel Macron. AFP - JULIEN DE ROSA,CHARLES PLATIAU
廣告

法廣:馬克龍與勒龐又一次在總統大選中展開最後的較量。與2017年的上一次角逐相比,極右翼勢力的威脅明顯增大。極右勢力的擡頭表明了什麼?

劉學偉:說句實話,西式民主制度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它必須生長於一個富裕而且均富的國家,必須有足夠的中產階級作為它的社會基礎。西方/法國,數十年來引以為傲的橄欖形社會結構正向金字塔型退化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僅看法國政壇的極化傾向,就可知這個社會的演化已經深深地改造了政治格局。

大家都知道,西式民主,一人一票,50.1%的選票就可以贏得總統之位,和其它各級政府首腦、議員職位。中產階級的人口,中間溫和政黨的選票必須佔50%以上,是這種政體能夠維持穩健運行的最基本條件。如果這個基本條件趨於解體,如果這個政治上的臨界點被突破,各式各樣幺蛾子就會開始層出不窮了。

法廣:你對法國這次選舉整體怎麼看?

劉學偉:個人以為,各方的競爭,大體都還處於合情合理,甚至彬彬有禮的狀態,可是比2020年美國的大選文明太多。完全沒有聽到賄選之類的指責。最大的尷尬就是共和黨的佩克雷斯得票大出預料不足5%,競選經費要自掏腰包了。國內秩序,在法國,或者在整體的歐洲,還處於完全可以維持的狀態。

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民意,繼續向右轉,已是太過的明顯。整個大局面越是不好,這個趨勢就越會明顯,越會加速。簡單地說,西方選舉政治的基本內在邏輯就是:遇到了大的困難,就選右派上台挽救局面。整體態勢可以了,就選左派上台,來瓜分發展成果。遷延已經兩年多的新冠疫情讓法國人的危機感明顯加劇。而且,現在法國人需要考慮的已經不僅是錢包了,還有人身和文化的安全,甚至還有真正的戰爭了!

法廣:從初選的投票看,馬克龍似乎成了法國人抵擋勒龐的最後屏障。你對這個局面怎麼看?

劉學偉:今天的法國,有一個馬克龍在,實在是僥天之幸。他年紀輕輕,非左非右,毫無根底,居然一年之內,平地起高樓,就能贏下總統職位!而且五年當政下來,歷經黃馬甲運動和新冠疫情重重考驗,他的民意並沒有潰敗,已經算是奇蹟。

有魅力(西文Charisma音譯克里斯瑪) 的領袖,可遇而不可求。法國的拿破崙和戴高樂就是典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到了危難的時刻,能不能應運出現一個能力挽狂瀾的人物,是這個民族的底蘊夠不夠的重要標誌。其間真的是有一些神秘難解之處。馬克龍的克里斯瑪(魅力),當然遠不及拿破崙/戴高樂,但是今天的我們大概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法廣:您如何展望這次大選的結果?

劉學偉:筆者眼下期待的就是,馬克龍還可以再當政五年。希望這五年中,法國/歐洲首先能熬過俄烏戰爭,再熬過新冠疫情,希望是餘波,讓社會得到更多的喘息機會,然後經濟能得到較大的復蘇。那樣傳統右派說的融入,或則極右派說的同化才能有可以繼續進行的必須的物質基礎。

至於第二輪的真實前景,我相信法國已有聲譽的民意測驗,馬克龍大概率應當以比上次的57%更弱的多數勉強勝選。我覺得馬克龍要連任還是有一些風險,建議大家踴躍參與搶救性投票。最大的動機是讓目前法國尚可的整體狀況可以維持下去。

如若出了意外,勒龐變局提前上演,那法國、歐盟、北約就都要很快進入危機模式了。這事對西方的衝擊會高於英國退歐。種種可能不良前景,現在就不做更多遐想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